1月4日,深圳-南航低空智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龙华区数字创新中心大厦正式启用。这标志着龙华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合作进入实质阶段。
作为深圳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试点区域,龙华区惯性“抢飞”的背后,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砥砺前行。
而今万象启新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始终以奋斗者姿态整装前行的龙华,将如何提起精神过关斩将,朝着打造“大湾区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的目标奋进?
1月7日,龙华区召开二届四次党代会现场。图片来源:陈建华
1月7日,龙华区召开二届四次党代会现场。图片来源:陈建华
1月7日,龙华区召开二届四次党代会,提出“以变谋机遇、促提升;以稳增信心、定人心;以进争一流、求跨越;以实强作为、见成效”。明确提出将强化改革创新精神,紧扣市委“五个中心”发展定位,在稳中求进、进而向优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华实践中干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发展谋“稳”
夯实制造业根基,聚经济增长动能
在各种不确定性明显加大的当下,拼的是什么?关键一个“稳”字。
事实上,作为国内制造业门类最齐全、集聚度最高、链条最完整的区域之一,龙华区数十万市场主体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这是龙华稳的坚实基础。
而在过去的一年,尽管经济运行面临一系列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性影响,龙华依然在惊涛骇浪中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再破千亿、创历史新高,完成率、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前三季度 GDP增速5.5%、KPI考核综合达成率和得分全市“双第一”;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 22 位、较上一年度再进两位……
稳住经济,离不开招商引资“定盘星”。过去的一年,龙华首次获评“招商优胜区”,安达保险、海克斯康等世界 500 强企业加速布局,新增商事主体超 7.2 万家、总部企业 10 家,上市企业累计达39 家,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任凭形势如何变化,龙华稳住了制造业、产业链,稳住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招商引资稳住了底盘,产业大区挑起了发展大梁!
“发展要稳”,是力气活,更是智慧活,需有长远谋划。
2025年,龙华区将分三步走:
其一,夯实产业基础。龙华区提出,要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速深圳数字产业核心区建设,着力发展壮大健康产业、新能源和储能产业两大支撑产业。同时,深入推进优势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龙华先进制造业基础。把龙华产业脊梁锻造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壮。
其二,挖掘发展潜力。龙华区将坚持供需两端发力,全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力区,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突出特色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发挥文旅业对消费牵引带动和放大效应,加快把文旅“流量”变成更多发展“增量”,推动龙华的服务品牌更加响亮、消费活力更加澎湃。
其三,做优营商环境。推进投资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离不开“心诚+行程”。龙华将加快推进投资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优化市场主体服务。换言之,努力以高质量企业服务塑造一流营商环境,以主动精准的招商引资和精准高效的企业服务,内外同向发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保障、注入更大信心。
2025年,底盘坚实的龙华,必将行稳致远!
创新求“进”
开放集聚创新要素,做强新质产业集群
发展之“稳”,不是原地踏步。紧盯脚下,也要抬头望远,唯有奋力“前进”的动势,才能打开需求升级、结构升级、动能升级的空间。
唯创新者进!过去的一年,是龙华向“新”而行、全域 “上新”的一年。
创新载体量质齐升。新增创新载体58家、增长20%,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累计达47家,国家级孵化器增至3家、排名全市前列。
创新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138家、总数居全市前三;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826家,总数达2940家,规模排名全市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连续9年位列全市前三。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汇川技术入选首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崖山数据库系统入选广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TOP10;全国率先打造低空交通运行管理平台,低空航线开通量增至全市航线总量的三分之一。
国际合作生态初具。龙华国际合作中心链接国际机构和商协会超200家、促成50亿元订单和投资意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国内首个位于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实验室项目落地;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预计大幅增长超80%。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2025年,龙华区提出,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区委二届七次全会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以更深层次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推进经济领域重点改革。
特别是,聚焦“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和“332”服务业体系,加快完善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厚植产业优势。
同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并且,加快培育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入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全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梯队,积蓄现代化产业新动能、新优势,让龙华以创新城区的昂扬姿态屹立于鹏城大地。
在互利共赢中分享发展机遇,激发发展动能,龙华亦将加快推进全面扩大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深化更高水平的开放,以产业出海牵引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以国际化平台建设牵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真正以全球市场作为龙华的市场、以全球资源作为龙华的资源。
今日的龙华,始终以“下一个作品比上一个作品强”的高标准自我要求,正高擎创新大旗,向“新”前进,豪情满怀迈向新征程。
民生走“实”
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美好生活
“稳健”至为关键,“前进”从不停步。最终目的,是将长期的积累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2024年,龙华持续将一般公共预算近八成投向民生领域,扎实开展 120项民生实事、1135项民生微实事,托举出人民心中的好生活。
社会生活方面,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1.9万座;3家新建市属医院接连开业,新增床位超6000张、位列全市第一;全市首批整治提升类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率居全市首位;“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改革经验在全国进一步推广,“1+1+N”调解新模式获司法部充分肯定。
城区建设方面,轨道五期22、25、27号线全面开工建设,新增站点数量全市第一;重点片区建设提质增速,梅林关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持续推进,朝着立体复合、站城一体的大湾区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加速迈进;全年新增碧道 19公里、总长度增长30%。
“面子”越靓丽,“里子”越实诚。2025年,从城区功能、法治建设到生活品质,龙华还将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其一,优化城居面貌。通过坚持高起点规划、集约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龙华区将构建起协调联动、融合融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在加快推进城区品质提升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其二,改善生活品质。龙华区提出,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做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些市民群众的大事和身边的小事,与市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其三,共建社会家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数字龙华,当仁不让。通过构建起现代化数“治”新范式,加速形成和谐有序社会治理共同体,守护龙华万家灯火、百姓平安。同时,龙华区还将深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城区精神文明建设,为万千龙华人打造共同的文化新家园
达成全年愿,需干字当头。以创新之“进”,促发展之“稳”,谋民生之“实”,2025年的龙华,将越走越坚定、越走越有劲、越走越广阔!
撰文:程德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