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全省在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中,不少市在镇、村一级设立强村公司,以市场化手段盘活、经营好农村资产和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共同富裕。
强村公司在粤东西北涌现带来了积极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粤东西北乡村普遍存在位置边远、优质资源少等先天性不足。
专家建议,粤东西北村村建强村公司不太实际,可在资源好的村、镇率先探索公司运营经验,并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承接政府工程、做好资产出租的同时,稳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文旅融合等业务,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发挥更大作为。
现状
盘活资源,强村公司应运而生
“这里的荔枝干、龙眼干、荔枝蜜、龙眼饼品质很好,都买一些尝尝……”在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强村公司超市内,各类土特产琳琅满目,吸引游客进店购买。
柏桥强村公司超市内售卖的当地农特产品。张俊 摄
柏桥强村公司超市内售卖的当地农特产品。张俊 摄
高州柏桥村是有名的荔枝村,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游客非常多。
如何将流量变成真金白银的收益?去年12月,柏桥强村公司成立,公司租赁民房开了一间面积超200平方米的土特产超市,摆放有50多家本地及周边企业生产的土特食品、文创产品。
高州市财政出钱聘请“90后”干部许玉婷任公司职业经理人,公司积极与外市工会及旅行社联系,推广柏桥思政和研学游,并开辟线上渠道推介农特产品和柏桥民宿。
“我们主要是搭建平台、吸引游客,争取多卖农产品。在土特产超市的带动下,强村公司今年收入超110万元,给村集体带来利润约17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60万元。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美荔柏桥’农产品公共品牌。”许玉婷说。
盘活资源,是各地强村公司正在忙的事情。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不少强村公司积极参与当地撂荒地复耕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
“刚收获的航天丝苗米,每斤卖6块钱,销量很好!”近期,河源市龙川县登云镇的龙川湾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200亩晚稻迎来丰收。而这200亩土地,是由登云镇强村公司从村民手里流转来的。
“我们是镇里的公司,村民更信任我们。”登云镇党委副书记叶荣茂说。强村公司还为本地种植大户流转了600余亩土地种植红薯苗。靠流转土地、出租闲置资产、引入特色农业等,登云镇强村公司自去年成立以来,实现营收超35万元。
龙川县登云镇东山村,强村公司为种植大户流转600余亩土地种植红薯苗。 张浩森 摄
龙川县登云镇东山村,强村公司为种植大户流转600余亩土地种植红薯苗。 张浩森 摄
在粤东汕尾陆丰市高美村,当地强村公司不仅流转土地,还购买农机种地。
公司年初流转46家农户共120亩土地种早稻,给村集体带来2万多元收益。近期公司还利用典型村奖励资金30万元购买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计划流转更多土地种植。
记者了解到,强村公司目前已在粤东西北12市相关镇、村涌现,其中,不少市、县发文鼓励有条件的镇、村成立强村公司,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今年7月,茂名发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九条措施,提出分类分批组建强村公司,深入挖掘镇村资源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
去年以来,韶关在全市共成立105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盘活资源资产,促进集体增收。
在河源龙川,全县鼓励各镇成立强村公司,并创新推出“强村公司+富民工坊”,由强村公司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建设厂房,引进企业生产车间进驻,打造“富民工坊”,既解决附近村民就业,也带来租金收益。
盘活资源、提高造血能力,是各地强村公司设立的初衷。强村公司多为集体全资或控股,部分由村集体发起成立,部分由镇级和辖区各村共同出资成立。
各地强村公司经营模式主要有文旅经营型、资产出租型、社会服务型、生产销售型、工程承揽型,集中在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产品销售、文旅项目打造、物业出租及公共工程建设等方面。
方向
聚焦农旅,提升乡村运营水平
强村公司,给粤东西北农村带来哪些新变化?
旧农具和建筑、龙眼母树公园、连片良田……在茂名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杏花村小组,历史建筑和田野风光,让这里成为有名的乡村研学目的地,每天有上千名学生来此开展户外研学活动。
这是储良强村公司给该村带来的新变化。
储良强村公司在杏花村小组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图为学生体验农具。受访者供图
储良强村公司在杏花村小组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图为学生体验农具。受访者供图
去年12月,储良强村公司成立,公司与杏花村小组内的知青印象园、分界粮仓旧址的业主单位合作,将这些平时闲置的建筑活化利用,开展学生研学活动。
“学校负责组织学生,我们提供场地。”储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强村公司法定代表人莫潇说,“没有成立公司前,每年也有学生来这里参观,但难以带动村里。村里有经济联合社,但经联社花钱、对外合作等大小事都要开社员大会。强村公司就不同,村委会决定搞研学游后,具体事务由强村公司操办,包括找合作方、租赁民居等,很快就办妥,效率很高。”
截至12月初,研学游已经为储良村集体带来收益超20万元,带动了当地土特产销售,流量变成了真金白银的收益。
储良强村公司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图为学生体验插秧。受访者供图
储良强村公司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图为学生体验插秧。受访者供图
强村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运行、效率更高,是完善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必要补充。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燕雨林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城市居民对乡村农文旅资源需求的增加,乡村正从建设为主走向建设和运营并重的新阶段,原先的集体经济组织难以适应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强村公司的设立有较大的必要性。
各地强村公司的设立,最直接的改变是进一步激活了乡村经济,为集体带来了收入。
在河源龙川县铁场镇,镇强村公司盘活镇农贸市场的闲置厂房,装修后出租给一家玩具企业作生产车间,5年内每年带来超10万元租金收益,并提供就业岗位150个。
河源龙川县铁场镇强村公司和企业合作开设的“富民工坊”。张浩森 摄
河源龙川县铁场镇强村公司和企业合作开设的“富民工坊”。张浩森 摄
水寨镇地处梅州五华县城区,该镇强镇富村公司承揽镇政府的小型工程,并帮农民售卖农产品,去年纯利润达150万元。公司还投资建设了镇上的电动摩托车充电桩,下一步计划发展老人日间照料业务。
在五华县安流镇,镇强镇富村公司在物业出租、闲置资源盘活、国有资产托管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镇域经济自我造血功能。
“我们的丝苗米、红山鸡、初生蛋、小龙虾比较有特色,公司正大力销售安流土特产,助力农民增收。”安流镇强镇富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浪新说。
部分强村公司发挥公信力和统筹力强的优势,在农业产业化的短板弱项环节发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走进位于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的“新韶九章”品牌总部体验馆,省非遗隆盛酱油、本地蒜蓉辣酱、山茶油等韶关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去年6月,新韶镇发挥地处市区的优势,该镇强镇富村公司推出农产品公共品牌“新韶九章”。公司从全市精选160多种优质农产品和10余种文创产品纳入品牌,严把产品质量关,并建设线下品牌体验馆和线上销售平台。因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源自产地的品质保证,“新韶九章”土特产销售情况良好,累计销售额600余万元。
韶关新韶镇强镇富村公司创办的“新韶九章”农产品品牌。受访者供图
韶关新韶镇强镇富村公司创办的“新韶九章”农产品品牌。受访者供图
专家认为,强村公司具有公办和集体属性,除为集体赚钱外,可以在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业务上积极尝试。
“特别是在农产品公共品牌打造等私人企业涉足意愿不高、投入和回报期较长的领域,强村公司可秉承长期主义理念开展这些业务。在具体运营时,要以更开放的眼光引入外部资源,在充分保障村民和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面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避免村资源的碎片化经营。”燕雨林建议道。
对策
完善机制,提升“造血”能力
强村公司拓宽了镇村资源参与市场化运营的通道,对发展乡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实现强村富民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特色资源不多,再加上各地强村公司成立不久,因此普遍存在运营模式简单、对政府性项目依赖性强、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强村公司收益主要来自政府工程承接、资产出租、农文旅运营、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等方面,其中承接工程和资产出租占大头。
“虽然目前粤东西北的强村公司还很弱小,但发展方向是对的,目前开展的业务都是值得肯定的。”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陈嫩华认为,工程承揽业务体现各级政府对强村公司的支持、经营风险相对较小;资产出租通过出租集体资产取得稳定租金收入,也是各级政府扶持集体经济最稳妥的途径。
“但农业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对村干部的要求较高。”陈嫩华建议强村公司在做好资产出租、工程承揽等业务基础上,在村干部经营能力较强的村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可借鉴浙江强村公司采取的联建方式,打破村甚至乡镇界限,联合若干村、镇打造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经营风险。”
柏桥村成立的强村公司。张俊 摄
柏桥村成立的强村公司。张俊 摄
浙江是较早开展强村公司探索的地区。去年6月,浙江省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要持续提升强村公司联村带农致富能力。浙江鼓励各地强村公司采取村村联建,或入股县、乡级联合发展平台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优化经营模式的同时,专家认为,粤东西北强村公司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目前粤东西北强村公司管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村集体成立的强村公司,由村集体出资成立,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出任法定代表人,部分村聘请职业经理人;另一种则是由镇发起、辖区村(社区)出资入股成立,各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任公司董事,公司具体运营事务一般由镇里人员负责。
“强村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聘请职业经理人,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燕雨林建议道。
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如何定位?
陈嫩华建议,条件允许可以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在现有或后备村干部中选拔使用,这样有助于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村干部队伍。
“目前有些地方出现村干部与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两张皮’等苗头性问题,这需要镇、村党组织与职业经理人加强沟通协作。需要明确的是,强村公司必须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主导,确保公益性和盈利性并存,职业经理人接受镇村党组织领导,在具体运营中党组织加强方向性指导、可向职业经理人充分放权,职业经理人依法依规放开手脚经营、并向镇村党组织负责。”陈嫩华说。
撰文:张俊 张盛良 叶志强 范永敬 黄敏立 邱茜
统筹:毕式明 李卓 赵文君 陈丹佳
海报:区洁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