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潮阔,奋楫搏浪。
在“一点两地”新的历史坐标上,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成为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动注解。而今年开通的两座跨海通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历史性地改变或影响新会的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其进入“后千亿时代”的进阶之路。
抢抓“大桥经济”新机遇,新会正加速融湾、乘势而上,聚焦产业发展、交通互联、基础配套、文旅融合、营商环境等,持续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协同联动,坚定扛起首善之区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奋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示范标杆,勇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的排头兵。
新会正加速融湾,推动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协同联动。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会正加速融湾,推动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协同联动。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交通互联
打通“大动脉 ”,畅通“微循环”
继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打通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的关键“一横”后,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将珠海到江门的通行时间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
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连港珠澳大桥西延线,跨越黄茅海水域,接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新台高速公路,全长约31公里。建成后通过西部沿海高速的金门、崖南2个出入口衔接江门大道南延线,承接珠海、澳门方向的交通进入新会。
对新会来说,这是其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建设,深度融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历史机遇。
于外,新会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助力组建深江、江珠以及与粤西轨道交通联接网络,提速建设深江铁路新会段、珠肇高铁新会段,配合推动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动工建设,主动衔接深江铁深南延线、珠斗城际轨道的线形选址、站场预留等工作。
于内,新会重点配合推进国道G228高速崖南出入口至赤溪段改扩建规划,远景规划预留省道S271延长线,构建西联黄茅海跨海通道赤溪东出入口、东接江门大道南延线的东西向联系大通道,全面辐射深江合作区,加强新会重要经济节点,包括重点城镇、产业园区、开发区、港口等与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衔接。
打通对外“大动脉 ”,畅通区内“微循环”。新会持续深化“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建设,大力构建黄茅海跨海通道顺畅、便捷、高效的公路集疏运网络,同时不断强化海运能力建设。
一方面,新会加快推进崖门出海航道三期疏浚工程,推动深江经济合作区建设5万吨级码头,推动江门市银湖码头升级改造为对外开放的公共码头,支持南洋船舶、威立雅等企业就近办理验放手续,节约运输成本,加快华津通用码头1、2号3万吨泊位建设。
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新会港运营服务水平,增加其驳运航运航线及运力,开发东南亚散货航班,产品配送覆盖中山、珠海、江门、西江上游区域,研究与广州、深圳冷冻品集散地开拓冷冻水产品进口业务,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加快建设智慧码头。
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协同联动,将发挥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综合效益,助力改善区域交通格局、提升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水平。
此时的新会,正进一步把要素“流量”变效益“留量”。
新会港持续增加驳运航运航线及运力。杨兴乐 摄
新会港持续增加驳运航运航线及运力。杨兴乐 摄
产业互促
强化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势能
黄茅海跨海通道,融通的不仅是两岸的交通,更是两地的产业。在新会,其第一辐射梯队要数银湖湾滨海新区、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等产业平台。
借桥发力,新会聚焦海洋产业,携手珠海、中山,探索在黄茅海跨海通道两岸共建产业园区,打造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对接珠海、深圳海工研究院,引进更多海工装备项目。
针对深珠等产业溢出区域,新会更通过各类展览展会、行业协会,开展精准招商。此外,用好侨务部门、商会协会等资源,加大以侨引商、以商促商力度,牵线搭桥引入深圳、港澳及涉外侨资优质企业。
加强与粤财、粤科、东海投控等知名投融资机构合作,新会还拓宽招商线索渠道,高质量开展企业研判、股权投资、厂房代建等工作,赋能优质项目加落地快动工快投产,切实把交通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
落脚到产业上,新会将以建设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珠海等城市在产业方面的协同联动。
聚焦对深合作,新会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主平台,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辐射,通过建立“反向飞地”等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海工装备、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推进“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形成与深圳分工协作的跨区域产业链。
聚焦新珠联动,新会在海工装备制造、PCB、表面处理、循环经济等方面与珠海形成互补效应,支持威立雅环保工业公司依托先进的海工装备生产设备及技术,与珠海企业合作建造先进海洋牧场项目,全力做优做强制造业。
展望至全省最大的省级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有着无可替代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2019年,由广海湾、银湖湾、镇海湾和川山群岛组成的大广海湾经济区,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
新会将结合广海湾经济区、珠海斗门区最新产业布局,持续完善银湖湾滨海新区“一心三园”的城市、空间、产业、交通整体规划,着力把其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
同时,以深江经济合作区北A区3569亩启动区和中区1671亩启动区作为合作试点先行合作,新会谋划推动深江经济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平台、大广海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平台,在用地规模、土地指标、环保容量、专项资金等方面争取政策倾斜。
加强促进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新会正进一步做精做实“大桥经济”文章。
银湖湾滨海新区。杨兴乐 摄
银湖湾滨海新区。杨兴乐 摄
文旅互融
形成“全景发展、全域旅游”态势
不久前,“珠新相会”崖门首站全域旅游暨“硒游记”崖门农文旅欢乐游活动启动,珠海和新会携手推介两地文旅资源,搭建文旅产业合作平台。常住人口约4.6万人的崖门镇,3天共接待人流量近4.5万人次,活动的火热程度可想而知。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在文旅发展上潜力无限。紧抓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机遇,新会正结合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与周边区域形成“全景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态势。
比如,打造新会特色旅游项目。围绕推进崖门镇典型培育工作,利用崖门渔港丰富的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海钓产业,争创全省海洋旅游海钓产业试点。学习借鉴惠州经验,加强启超故里、陈皮之乡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招引全国头部民宿企业,深化推动陈皮产业产研学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文旅+”新业态。
又如,推进珠中江旅游合作。探索建立“崖门渔港-荷包岛-万山群岛-横门岛”游艇观赏路线,融入游艇海钓元素,将珠江口西岸多个海岛、滨海景点串珠成串,打造成为既可饱览滨海、海岛风光,又可近距离观赏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等现代建筑的特色线路。依托古兜温泉、珠海御温泉、都斛温泉等珠中江温泉度假丰富资源,积极举办各类主题音乐节、嘉年华等活动,进一步提振文旅消费。
此外,新会还加强与深中珠等地龙舟、醒狮等特色体育项目交流,谋划筹备首届银湖湾滨海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大力发展乡村体育赛事。与深中珠协同共享展览资源打造大湾区文化交流特色平台,将民俗表演积极融入乡村游,比如三江金龙巡游、古井打造烧鹅抱枕等文创产品,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
时下,新会柑正迎来“大红”成熟期。位于三江镇的新晋旅游热点新会陈皮庄园,每周接待来自广州、珠海、香港等地游客达3千人次。“桥”见新会,相信两岸文旅融合发展的“大红”时期不远了。
撰文:黄绍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