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112.95亿元,新增各类公办学位18000多个、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到100.1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49%、2024年高考成绩在清远市各县区中名列前茅……
教育是一个地方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民生幸福指数的标尺。
一直以来,英德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在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优化教育布局、突破发展瓶颈等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力构建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特色化、职业教育效益化的教育格局,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硬件”升级
用活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地处粤北的英德,素有重教传统,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市区学位紧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日渐凸显。
如何破题?英德的答案是:用好用活现有资源,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基础设施布局。
《英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提到,英德将启动英德市职校整体搬迁工程,原址改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如今,该项目传来了最新的消息,英德市教育局表示,2025年秋季学期,待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搬迁至新校区,现址将改建为涵盖小学和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予以重点打造,计划办学规模4500人(初中1500人、小学3000人),学校名称暂定为英德市浈阳学校。
不少网友表示,期待项目能够如期落成,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助于减少学生在小学与初中之间的过渡适应期,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英德市第九小学和英德市利民实验幼儿园,前身是英德市政府旧址。2021年,为了解决市区公办学位紧缺问题,英德市委、市政府投入3亿元资金,将此地用于新建公办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小学学位3000个和学前学位450个,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英德市第九小学的建成,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英德市第九小学的建成,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英德市第九小学建成前,英德和平中路以东龙山附近住宅,学区大都被划入到英城街中心小学,对于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市民来说,“上学难”问题困扰他们多年。“路程远不说,主要是孩子上学要经过浈阳路,车流量大。”家长钟女士说,如今自己的孩子就读英德市第九小学,开电动车接送只需要五分钟,要是工作忙抽不开身,也放心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
保障投入不断加大,兴学重教蔚然成风,为英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十足底气。
五年来,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112.95亿元,新增各类公办学位18000多个,创办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英德市第九小学、英州实验幼儿园、峰光实验幼儿园和英德市利民实验幼儿园等学校(幼儿园),全面启动市职校迁建项目和高塘高中新建项目,八一希望小学升格为市直小学,完成全市初、高中学生宿舍、中高考考场空调安装和电教平台更新换代,校园专线实现全市镇街全线开通,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学的期盼。目前,全市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到100.1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49%。
目前,英德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4.89%,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20%,学前教育普惠普及得到保障。陈咏怀 摄
目前,英德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4.89%,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20%,学前教育普惠普及得到保障。陈咏怀 摄
英德还在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政府购买公办学位的方式扩大公办学位的增量,并对124所在2024年申报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重新进行认定;有6所幼儿园申报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通过初评。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4.89%,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20%,学前教育普惠普及得到保障。
均衡发展
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互补共享
面向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内心的热切呼唤。在英德,“教育均衡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个扎实的行动。
走进英德市八一希望小学,朗朗读书声不断传出,老师正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带领学生开启一场有趣的数学探究之旅。课堂外,学生们正在崭新的运动场上体育课,跳绳、跳远、短跑……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英德市八一希望小学党支部书记李颜绅介绍,英德市八一希望小学原本是一所村小,隶属于英城街道。2022年,在英德市委市政府和英德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迎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升级为英德市直属小学,被纳入英德市第七小学教育集团管理,并在办学理念、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发展、办学设施等方面得到全面升级。
“如今,学校新建了教学大楼,运动场改造工程、围场加固和美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学校的多媒体智慧教室的设备设施逐步完善,从内到外焕发新活力。学生人数也从原来的约1100人提升至约1600人。”李颜绅说道。
英德市八一希望小学的转变是英德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缩影。
近年来,英德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幼小初高全学段衔接教育机制,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英德实验学校、英德市第七小学等市区优质公办学校(园)为龙头,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等优质教育资源方面与乡镇薄弱学校共享,使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薄弱学校辐射,提升乡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办学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促进全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英德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幼小初高全学段衔接教育机制。陈咏怀 摄
英德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幼小初高全学段衔接教育机制。陈咏怀 摄
英德市第七小学教育集团是英德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该集团以英德市第七小学作为龙头学校,与英德市城北小学、英城街中心小学等学校形成教育联盟校,实现管理与教育一体化,资源共享,和合共生。
英德市第七小学党总支书记张监海介绍,在实施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市第七小学注重教学创新和质量提升,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成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例如每年暑期,我们会组织集团成员校的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师德师风、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在课堂教学方面,多次举行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教研活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集团内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的提升。”
张监海还提到,针对成员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较弱等问题,英德市第七小学教育集团计划成立一个导师团队,该团队将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致力于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目前,英德已成功组建市七小、市一小、市三小、市四小、市五小、市六小、培贤实验学校等9个义务教育集团,初步实现以教育集团为主引擎,推进英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英德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让传统优势学校转型升级,薄弱学校提升提质,优质学校实现扩容,破解市区“大班额”难题;校(园)际之间形成教研和学习共同体,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互补、共享。
内外兼修
依托帮扶资源为本地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今年9月召开的清远市2024年高考和中考总结暨办学经验交流会上,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英德市第一中学等五所高中凭借出色的教学成绩和卓越的教育质量荣获清远市教育局嘉奖。
据清远市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英德市高考成绩在清远市各县区中名列前茅,整体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特控上线率与本科上线率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24年,英德市高考成绩在清远市各县区中名列前茅,整体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2024年,英德市高考成绩在清远市各县区中名列前茅,整体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在英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德市教育局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动力,特别是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施等举措,为各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英德借助帮扶力量,开展教师培训。
英德借助帮扶力量,开展教师培训。
英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英德利用广清帮扶和省内高校力量,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学前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乡镇教师和高中学科教师的培养,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如动员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鼓励教师与同行、同专业、同校、同片区等教师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到乡镇地区或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实践进行教学工作等。
此外,英德以启动第二轮《英德市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实施“教学提质增效工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重点优化课程品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研作用,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从而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如今年举行‘英州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评比活动,涉及学前教育到高中44个学科,234所幼儿园、87所中小学,通过‘学校——片区——全市’历经六个月的层层选拔,参赛人数达3000多人,有力促进了乡镇教研,通过岗位练兵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此类比赛,我们每年都在举行。”该负责人说道。
在勤修“内功”的基础上,英德积极借用“外力”,引进省内外名校教育帮扶资源,不断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023年8月,广州大学、清远职业技术学校和英德市签订“双百行动”合作协议,广州大学、英德把打造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作为重点项目深入推进。
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王群雄认为,在英德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支持下,英德的教育已打下坚实的基础,且英德人口规模大,有一大批潜在的优质生源,英德有能力迈向粤北地区的“教育高地”。
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依托广大附中教育集团构建的教育教学共同体平台,实施教育集团的三级教师培养体系,实现了两校间的同步考试、联合教研,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2024年,该校成功培育出一批名教师、骨干教师及教学新秀,一名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职称,显著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广大附中教育集团共派出5名高级教师(3名正高级,2名副高级)到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支教,并开设2个高一级广州班,助力学校打造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此外,在帮扶单位的牵线搭桥下,上海交大附中、广东华侨中学定向帮扶英德中学,通过指导英德中学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英德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体系构建和学生全面发展,为英德打造“双百行动”县域高中发展示范样板再添新动能;广州市陈萍等1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支教团队到英德开展组团式支教帮扶活动,助力英德“三所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英德市教育局表示,下一步,英德将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聚力实施党建提质、学生素质提升、办学条件改善、教育优质发展、教学提质增效、平安校园保障、新时代强师、教育改革创新等“八大工程”,破除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全力推动英德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英德力量。
撰文:陈咏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