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家庭医生》杂志 特约记者 张灿城、董思妤
健身房又流行起了新花样——爬坡,不少健身达人力荐。
一种是把跑步机的“头部”抬高,然后在上面走路,类似于在马路上爬坡;一种是专门的“爬坡机”,它长得像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楼梯。
据说,它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运动——燃脂效果比跑步还强,瘦得更快;没有跑步那么累,还不伤膝盖,更容易坚持;针对性锻炼臀部肌肉,“爬”出“蜜桃臀”。
受访专家: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运动医学中心 李劼若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运动医学中心 廖衡宇 住院医师
“爬坡”真有这么好?
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的优点,它都有“爬坡时,运动者既要对抗自身体重的重力,也要克服坡度的额外阻力。”李劼若主任介绍,爬坡是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的结合,具有以下多方面的锻炼作用——
一是增强心肺、体能。爬坡会使人的心率上升,呼吸频率加快,需要更多氧气供能,长期训练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降低静息心率,增强体能耐力。
二是强化下肢力量。爬坡的动作,需要下肢的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腓肠肌等协调发力,能很好地锻炼到臀腿肌肉,并塑造臀腿线条。不过,配合深蹲、臀桥等针对性的臀部力量训练,更容易练出“蜜桃臀”。
三是改善身体稳定性。爬坡还需要腹部和背部肌肉发力,以避免重心偏移,这样可提高身体稳定性。
四是减少骨质疏松风险。爬坡属于负重运动,其带来的冲击力可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可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与爬山、爬楼梯比,更安全
爬坡真比跑步消耗热量多,但又更轻松?廖衡宇医生表示,与平地或跑步机上行走、慢跑相比,坡度每升高 5%,热量消耗会多一半,坡度每升高 10%,热量消耗将多一倍多。
“但是不是没有跑步累,可不一定,坡度越大,爬起来就越费力。”
爬坡真的没有跑步那么伤膝盖?确实如此。廖衡宇医生解释,爬坡对膝关节的垂直冲击比跑步要低很多。不过,如果爬坡时膝盖过度内扣、步幅不均匀,反而可能加重膝关节压力。
有人说,爬楼梯或爬山,能起到一样的锻炼效果,何必花钱去买机器或健身卡。
对此,廖衡宇医生表示,跑步机爬坡或爬楼梯机,可控性、低冲击性和安全性更高,适合长期、规律的锻炼;尤其是关节敏感或健身小白,更建议采用这种方式。
楼梯台阶高低不一,太高的楼梯,膝关节受到的压力更大,且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易计算,容易运动过度,引起疲劳或不适。
而爬山存在地形复杂、天气因素影响等,会增加摔倒或扭伤的风险;下山时,膝关节受到的冲击较大,可能导致膝盖不适或损伤。
运动小白,从“平地爬”开始
爬坡小白,建议从跑步机爬坡开始。
这种方式步伐比较连续、平滑,动作可控;膝关节冲击相对较小,心率逐渐缓慢上升,相对不那么累,比较容易长时间坚持。
刚开始时,建议坡度 4%~6%,模拟轻微上坡即可。
每次爬 15~30 分钟,根据自身体能逐步延长;每周 2~3 次,给身体足够恢复时间。如果这样还是觉得太累,可以间歇性爬坡,如爬 2~3 分钟,就低强度平走 1 分钟,降低疲劳感并提高坚持性。
有条件的话,在非爬坡日,加入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箭步蹲),可提高肌肉耐力,并进行游泳、骑行等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减少单一动作对关节的压力。
有运动基础,想要运动强度更大,可以爬楼梯机。
它步伐更陡、更垂直,心率上升较快,膝关节和踝关节受力较大,运动强度也更大。不过,它燃脂效率更高,心肺功能的提升也更迅速。
李劼若主任提醒,爬坡前,应着重对下肢肌群进行 5~10 分钟的热身;爬坡后,应重点拉伸小腿、臀部和下背部。
这些人不适合爬坡
有膝盖软骨损伤、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人群
爬坡会增加膝关节的受力,建议进行平地快走或骑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
心肺功能较弱者
如心血管疾病或哮喘患者,应先咨询医生,逐步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
体重过大者
爬坡时会让其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受力增加,可能导致关节磨损或肌肉劳损,更建议从游泳、平地快走等入手。
术后康复期患者
可能增加关节或肌肉增加负荷,延缓恢复进程。应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
孕妇及特殊人群
应优先选择更安全的运动形式,如孕妇瑜伽或水中运动。
来源:《中国家庭医生》杂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