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怎么样,累的感觉是加重还是减轻了?”“以前是否知道自己有肝病?”“平时喝酒吗?”71岁的老人躺在连州市人民医院(下称“连州人医”)病床上,皮肤有些发黄。揭育胜扶他弯起腿,按了按腹部,轻轻叩诊:“就是这里比较痛对吗?”
连州人医收治的肝病患者不少。2023年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与连州人医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选派该院新发突发传染病专科主任揭育胜担任连州人医院长,将中山三院的肝病诊疗资源也带到了连州人医。
“我们回去再商量一下,现在确实肝功能有点受损,但用了药以后胆红素没有再升了。”揭育胜与主管医生交流道。这是揭育胜的日常。来到连州人医后,他常常查房,不仅为病人问诊开方,也为医院的良性运转探寻施治之策。
精准施策,成效显著。在中山大学以及中山三院的鼎力支持下,历经揭育胜一年多的“传、帮、带”,与2022年业务对比,2024年连州人医门急诊量增长14.9%、出院量增长9.72%、四级手术量增长63.16%,县域外住院患者占比从19.52%提升至23.95%;科研水平增强,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备案,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国家评审,获多个省市级科研基金立项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从湾区而来的先进理念与优质资源,正驱动着连州县域医院深度再造。
在中山大学以及中山三院的鼎力支持下,连州市人民医院迎来蝶变。
在中山大学以及中山三院的鼎力支持下,连州市人民医院迎来蝶变。
来到连州人医后,揭育胜常常查房,不仅为病人问诊开方,也为医院的良性运转探寻施治之策。
来到连州人医后,揭育胜常常查房,不仅为病人问诊开方,也为医院的良性运转探寻施治之策。
问诊开方
厘清症结,三甲理念“输血”
到任连州人医,揭育胜首次出门诊,患者张伯拄着拐杖走进诊室,手里捏着一沓检查单。肝功能异常、腹水、门静脉高压……患乙肝多年,张伯症状已是典型的肝硬化失代偿期。
“在连州,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由于缺乏规范治疗,病情恶化。”揭育胜说,他起初对连州的印象就是与广州距离远。“地区偏远,经济欠发达,老百姓的病就会久拖不治,病情加重了后,去广州治疗又很不容易。”
揭育胜。
揭育胜。
在中山三院坐诊期间,揭育胜常遇到从其他省市来看病的患者:最早班的高铁,高昂的住宿费,时间长,成本高。“要做到大病不出县,患者们才能放心治疗。”
走进部门、科室,设立院长查房日,开设院长信箱,各方声音让揭育胜清晰看到了医院发展的短板与潜力。这所百年医院的医疗底蕴固然深厚,但更需与先进理念和资源接轨。
于是,揭育胜与帮扶团队提出了“1234工程”工作任务,即以“打造专科特色明显、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发展目标,以“人才建设、学科建设”为两个重要抓手,打造县域“肝病诊疗、康复医学、健康体检”三大中心,树立“制度管人、流程办事、文化凝心、绩效聚力”四大发展理念。其中,三大中心建设被列入2024年连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卫生健康年度十大目标。
“肝脏病学科是中山三院的优势学科,也是省级部署的重要内容。”揭育胜说。2024年,连州人医挂牌成立清远市首个肝病中心,该中心充分发挥中山三院帮扶资源优势,整合院内感染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肿瘤科等专科团队,联合介入科、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等力量,建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早期筛查与规范诊治全链条,为肝病及肝癌患者提供从内科治疗到外科手术一体化的精准诊疗服务,让患者不出连州即可完成肝脏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病的所有诊疗环节。
同时,清远市首个肝病中心、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在连州人医挂牌成立。肝病中心联合连州市医学检验中心和慢病管理中心,对近两年半以来,三连一阳地区在连州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98331人进行了阳性率统计分析。此外,还积极推进肝癌MDT工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清远市首个肝病中心、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在连州人医挂牌成立。
清远市首个肝病中心、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在连州人医挂牌成立。
以“1234工程”为框架,中山三院的先进理念与诊疗资源系统性地注入连州人医,完成“输血”,为其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生办公室里,挂满了锦旗。
医生办公室里,挂满了锦旗。
攻坚施治
惠泽山乡,汇聚资源“造血”
“输血只是第一步,要能造血,才能可持续发展。”揭育胜认为,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决定了医疗机构最终能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
起初,新理念的实施遭遇“水土不服”。揭育胜觉察到,激发医护人员的内驱力尤为重要。这也是“1234工程”实施的重要一步,即统一理念。于是,连州人医派出每个科室的护士长与主任,前往中山三院进行两周至三个月的短期学习。
在高水平团队中学习,一位医护骨干感到“冲击与震撼”。不仅学习了诊疗技术,更革新了管理理念,连州人医的医护团队逐渐向高质量、高水平医院靠拢。
此时,揭育胜正准备将中山三院的“全院一张床”经验应用到连州人医,解决医院床位资源利用不均的问题。“跨病区的管理对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一位医护人员提出想用半年时间去落实,“我认为一定要赶快去解决老百姓的痛点问题。”揭育胜说。随着中层干部理念革新,一个月时间,构想落地。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李奶奶需住院治疗,但呼吸内科的床位已满,连州人医迅速调配神经内科的空床。呼吸内科的专家每天查房,根据她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经过治疗,李奶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全院一张床”模式实施后,连州人医病床使用率由80.18%提升至90.02%。“别小看增长接近10%的床位使用率,这意味着业务增长大概也有10%,就方便了更多患者能来看病、愿意来看病。”揭育胜说。
“全院一张床”模式实施后,方便了更多患者能来看病、愿意来看病。
“全院一张床”模式实施后,方便了更多患者能来看病、愿意来看病。
不仅让更多患者能受到良好治疗,也为疑难重症患者争分夺秒。远程会诊平台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将专家会诊、上下转诊运行得更为通畅。去年4月底,一名昏迷患者从乡镇医院转诊至连州人医,其病情复杂,连州人医检查项目无法覆盖,于是揭育胜申请跟上级部门会诊,并联系床位,第二天就转诊至中山三院。
此时临近“五一”假期,中山三院及时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并赶在放假前检验出了结果。“是罕见的免疫性的脑炎,患者最终获救。病情稳定后,转回连州人医康复治疗,完成了诊疗闭环。”
2024年,连州人医服务门急诊患者达505019人次,同比增长3.46%;服务出院患者人数同比增长6.63%;完成各类手术操作28197例,同比增长16.25%。连州市县域内住院率为92.4%,位列全省第三,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经过帮扶,连州人医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经过帮扶,连州人医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老百姓信任我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希望更多医护人员能真正扎根或者是服务基层,最终实现国家分级诊疗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揭育胜说。
连州人医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国家评审。
连州人医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国家评审。
纵深
人才与科研双提升 推进能力强院
“我们今年招了10名研究生,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揭育胜说。2025年上半年,连州人医累计引进43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0名,专业覆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皮肤科、中药学、核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本科及以上学历职工占比达到 65.55%,实现高学历人才引进的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科研成果捷报频传,学术水平显著提升。揭育胜博士团队申报的《基于区域协同的县级肝病中心整合医疗模式构建与长效发展机制研究》课题,成功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立项批准,这是连州人医首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此外,另有3个项目获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展现连州人医在临床科研领域的实力。学术成果方面,揭育胜博士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SCI期刊《Discover Oncology》发表研究论文,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一系列科研项目的获批与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为推动学科建设与学术影响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州人医新名片
2023年12月27日结对帮扶以来,中山三院通过驻点帮扶,把先进的医疗理念、管理水平、科技创新贯输到连州人医,极大提高了连州人医的综合服务能力,助力连州市2024年县域内住院率达92.4%,位列全省第三,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连州人医新获取的一连串荣誉,也见证了中山三院这场倾心倾情帮扶的显著成效——
●广东省“千县工程”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示范单位
●广东省县区级癌症防治中心
●广东省首批“国家呼吸医疗质控与管理哨点医院”
●创伤中心高分通过“广东省三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现场评审
●胸痛中心获全省2024年度基层版胸痛中心质控先进单位
●卒中中心入选全国“二级医院卒中中心质量管理百强名单”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国家评审
●加入由中山三院牵头成立的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成为县域分中心
●成立清远市首个肝病中心、乙肝临床治愈门诊
●入选清远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县级综合医院
采写:南方+记者 邱淑平 黄津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通讯员 黄丽霞
点击图片,一键爆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