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粤北山乡,蝉鸣与锣鼓和鸣。7月14日,“筑梦新居·启航未来”——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首批搬迁入住仪式在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隆重举行,56户村民代表接过象征新生活的钥匙,标志着广东省首个“农村未来社区”项目正式迎来首批住户。
这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导向的乡村变革,为全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破局: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乡村再造
始兴,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宝贵的土地资源长期被分散、低效的村庄布局所制约,县域耕地分布1.8万个图斑,面积1.5万公顷,其中5亩以下的图斑占比达60%,面积却仅占7%,“有指标、没空间”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痛点。如何破局?
2024年,始兴县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在周所村启动总投资4.19亿元的农村未来社区项目。
“土地重整推动要素优化重构”的新思路直指山区土地低效问题的核心。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项目总规划用地186亩,创新采用“农房排屋+多层公寓+养老公寓”的方式,对村庄进行系统性重塑。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安置面积约11.7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540余套高品质新型农房及公寓。
截至目前,已有200余套实现封顶。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周所村建设用地从1013亩下降到593亩,减少420亩,复耕形成增减挂钩指标601亩,实现人均建设用地减少92平方米,宅基地用地面积减少超60%。
攻坚:以机制创新打通“民心关”与“资金关”
让村民自愿告别世代居住的老宅,考验的不仅是政策温度,更是治理智慧。始兴县充分尊重民情民意,组建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县镇村组四级工作专班,通过“一张图表知民情、一条板凳讲政策、一米方桌听诉求”的精细化工作法,围绕户型设计、一户多宅处理、宗祠迁建等村民最关切的议题,以19轮集体研讨、5次村民代表大会的耐心,找到了政策落地的“最大公约数”。
最终形成了三种迁建方案,以“户籍人口定面积、现状房屋以旧换新、新型城镇化未来社区”为核心,推出“先建后拆、一户一宅、多元安置”组合拳,既守住了“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又破解了“拆迁难”的治理顽疾。截至目前,周所村自愿报名户数突破500户,占总户数比例超50%。
“钱从哪里来”也是一个难题。始兴县拓宽多元融资新渠道,破解资金困局。按照“政府授权、国企统筹、市场化运作”思路,招引中国二十冶集团注资与县属国企组建平台公司,承担投融资、建设、运营、还款等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以县属国企资产、央企注入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成功争取省农发行30亿元授信额度,成为全省首个打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性贷款的项目。通过产业导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方式强化社会资本收益保障,同时实施高标准农田流转、物业出租、产业导入等举措,增强项目“造血”能力。
匠心:岭南风韵里的“未来范”
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的生命力,不在于“复制城市生活”,而在于“守住乡愁”。
立足于周所村傍水、七北村依山的自然特点,按照村民意愿,精心设计“一统三化九场景”,布设滨水绿道、小公园等设施,打造“岭南风、客家韵、烟火气、生态美”的乡村布局。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工作,开展4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合理布设滨水滨岸慢行道等亲水便民设施,以500年树龄的古榕为核心,串联17棵百年古树打造古树公园群落,新增绿植2.18万余株,打造“林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生态宜居未来社区。
避免“千村一面”的粗放式建设,既通过屋顶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实现“生态美”与“效益优”的统一(村集体、村民和投资方共享光伏收益,可覆盖物业服务费用),又依托客家文化设计农房细节,让“客家风”与“未来感”共融。
赋能:产业活水浇灌振兴沃土
安居是基础,乐业是根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设并非孤立推进,而是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通过“土地整备—产业导入—城乡协同”的链条式运作,实施创新的“多田套合+现代农业”模式,顿岗镇曾经零散分布的耕地被整合为1个万亩方、4个千亩方及多个百亩方,“小田变大田、良田变粮田”的愿景逐步落地。
据测算,此举预计可为当地新增耕地5579亩,为布局打造“千斤粮、万元田”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村民未来收入结构将更加优化,除了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还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按股分红,同时,部分村民可转变为农业企业产业工人,获取工资性收入。”未来社区项目负责人向记者细数着这份清晰的“富民账本”。
同时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用地“腾挪集聚”,建设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小院,引进“北牛南育”、水榭温泉民宿、开心农庄等项目,构建环车八岭农文旅商产业带。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释放的空间,既能承接城市资本、技术等要素下乡,又能让乡村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最终实现“乡村强、农民富、城乡美”的共赢。
启航:幸福新居点亮美好明天
钥匙交付仪式上,首批入住的村民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与憧憬。仪式结束后,现场嘉宾一同走进已装修完毕的房间参观,敞亮的客厅、现代化的厨卫设施、科学合理的户型布局,赢得了阵阵赞叹。随着首批56套新居的交付,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建设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根据规划,项目一期共计330余套新型农房将于2026年春节前全部交付到村民手中。
这个从粤北山乡孕育而出的“未来社区”新范式,不仅系统性地回答了乡村振兴中“钱从哪里来、事要怎么干”的难题,更以“空间重构、产业导入、生态优先”的生动实践,勾勒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乡村新图景。它装着周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推广的“始兴样本”。
南方+记者 范永敬
通讯员 何俊铿 凌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