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数智潮绘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深入潮阳区河溪镇实地走访调研,以“敢想、敢画、敢突破”理念,将数智艺术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为河溪镇农产品推广与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河溪镇是自然鸟类保护区,以农水产业为主。突击队通过深度访谈镇村干部,走访党群服务中心与地方博物馆,并结合市场调研数据,精准锁定河溪两大核心资源——以姜薯、白玉甘蔗、番石榴、莲藕、阳光玫瑰葡萄及虾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以“厝角头”建筑艺术、玉文化为核心的地域文化符号。这种“双资源”识别模式,为后续数智转化找准了创作方向。
数智创意突破传统推广边界
突击队发挥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优势,打造多层次创新体系,推动农产品推广突破传统边界。其一,IP形象系统化开发:围绕农产品特性设计系列IP,其中“露行者”IP不仅完成视觉符号构建,还通过直播形象卡牌、动画化尝试等衍生设计,实现从品牌标识到传播载体的转化。突击队队长郑雨欣介绍,IP素材源自河溪本土的葡萄、虾、甘蔗等物产,墙绘设计中融入“厝角头”建筑元素,使符号系统兼具产业辨识度与文化独特性。
其二,非遗与产业的跨界融合:突击队专程赴揭阳阳美玉都研习玉文化,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美翡翠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洪荣辉及工艺美术大师张炳光、郑少华的指导下,将玉文化元素融入“露行者”IP设计,形成“农产+非遗”复合价值体系,既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也为非遗传承提供年轻化传播载体。
其三,墙绘技术化革新:帮助河溪社区升级改善进村主干道两旁墙绘,运用数字软件设计增强视觉层次,结合动态效果技术,使静态墙绘变为可交互的“立体宣传屏”。突击队指导老师郑岳娜指出,这种“科技赋能墙绘”模式,既保留“厝角头”等当地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核,又通过数字技术延伸传播维度,实现“传统符号的现代表达”。
多维落地构建长效赋能机制
突击队创新采用“三维落地”模式,推动成果转化显现“短期见效+长效赋能”效应。
产业端,通过IP形象直播带货、制作IP动画宣传片等方式,直接助力阳光玫瑰葡萄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文化端,将IP形象与墙绘、公益课结合,开设玉文化视觉创新、AI创意等课程,在美化村主干道的同时,让河溪社区的墙绘成为网红打卡地,培育青少年对当地农产与文化的品牌认知;机制端,完成IP形象模型及产品外观专利申报,为当地留下可延续的知识产权资产,让河溪农民借助玉文化IP形象宣传推广农产品时无后顾之忧。
目前,系列实践成果已显现联动效应:动态墙绘成为河溪文旅新地标,玉文化IP直播和宣传片为葡萄园带来流量增量,玉文化主题公益课播下数智认知的种子。
“用专业所长构建可持续的赋能路径,是团队的核心目标。”突击队指导老师陈晓燕老师表示,突击队将继续扎根河溪,以数智创意为翼、玉文化为媒,助力河溪农产品“出圈”,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创意力量。
南方+记者 黄嘉锋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