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记说|甘春勇:赓续改革基因,激活南湖发展动能

作者 曾南希 2025-07-17 11:32

“南湖”之名,承载着变革的基因。百年前,浙江嘉兴南湖见证了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百年后,深圳罗湖南湖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奋勇争先,孕育了全国首批“万元户村”和曾经的“中华第一高楼”……

2025 年,既是 “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重要节点。

罗湖桥畔,南湖街道,作为深圳改革开放最早沐浴春风的区域之一,曾以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速度闻名遐迩,传统商贸是其鲜明的底色。如今面对新的时代浪潮,南湖街道如何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近日,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春勇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详解南湖街道立足“三力三区”战略,以党建为引领,深挖改革基因,谋划“改革尖兵”的进阶之路。

谈产业:

党建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量体裁衣”锻造新质动能

南方+:2025年,罗湖实施产业结构升级行动,构建具备新质生产力的城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南湖街道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开发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区,是繁华的商贸中心,该如何落实这一目标?

甘春勇:立足“产业提升年”,我们充分驱动新质生产力党建引擎,深化辖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筑牢党建工作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基础。

回望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春风让南湖街道成为深圳对外交流的窗口。这里曾汇聚全国最多的驻深办事处,集中了多地经济合作成果资源;旅行社资源高度集聚,大社云集,形成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这些历史积淀为当下的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方面,我们在金威旅游大厦落地全市首个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党委,吸引“游购娱吃住行”等84家企业党组织加入,牵头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推动建成文旅会客厅,上线罗i企“文旅产业专区”,开发定制旅游产品超20项;联动区产业部门挂牌太平洋商贸大厦“罗湖旅游总部楼宇”,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正在推进开展灯光改造提升工程,将有效改善园区环境。目前,两大旅游楼宇共入驻规上旅游企业39家,年产值超30亿元。

在战新产业培育突破方面,我们构建“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干部全员全域招商”格局2024年共招引10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国高企业,今年将围绕落地的云净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引上下游企业清鹤创等专精特新、国高企业3家,新增营收5000万元。

新引入的云净之公司,以30项专利构建全国最大透析管理平台,服务60%独立透析机构。其“灵净大模型”融合AI与专家系统,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合作推进“血液净化质控AI研究”,实现技术临床转化。

在特色产业聚链成势方面,我们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打造医美“一街一区”,在春风路、罗湖口岸片区布局38家医美口腔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下一步计划推动益齿尔集团大湾区总部等10余家医美企业落地南湖;此外,我们做强“楼宇经济”,发挥楼宇党组织联建优势,强化优势产业导入,推进打造嘉里中心“跨境电商楼宇”、深房广场“生命健康楼宇”建设,形成“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格局

谈品质:

商贸老街变身消费“靓”街

多方共治擦亮“金角银边”

南方+:今年罗湖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城区品质蝶变行动,彰显精致精彩精品城区面貌。街道如何通过党建引领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推动城区焕新落地见效?

甘春勇: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关键在于用好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资源整合、精细治理的“千条线”,真正实现城区品质的“蝶变”。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发力。

一是激活消费引擎,焕新商业面貌。 立足街道商贸消费旺的特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投资额2.95亿元的人民南深港融合消费街区,目前一期进度达72%;我们还推动国贸大厦底商整体焕新升级为“深港敢潮商业中心”,已有30余家首店意向入驻;发力“首店经济”,引入何师烧烤等知名品牌(单店年营收预计超千万),持续激活南湖消费活力。

二是盘活“金角银边”,解锁民生幸福。我们通过党建引领探索“民微建设+国企运营+多方共治”模式,实施街区精致化项目改造。去年,我们联动交通、城管、区属国企等单位党组织力量,高效盘活沿河南路春风高架2500㎡的闲置桥下空间,打造成为了集健身、亲子、休闲娱乐、停车于一体的多功能居民活动场所,解决了长期困扰周边居民群众停车难、活动阵地少的问题。今年,我们将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开展15个民微工程类项目,拟打造金鼎大厦活力空间等9个文体活动项目,船步街桥下空间改造等6个公共设施项目,全面提升街区精致化建设水平。

谈融合:

“三张牌”瞄准共建共治共享

做强深港社会融合阵地

南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南湖有改革的精神,也有服务业的雄厚基础,还拥有“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等地理优势。南湖街道如何发挥纽带作用,服务港人港企,做强深港社会融合阵地?

甘春勇:南湖街道地处深港融合前沿,是港人来深生活消费的优先选择。近年来,我们着力打好“三张牌”,让党建成为联结两地的“暖心桥”和“活力源”。

一是打好“场景牌”,营造港味港韵。通过打造人民南深港消费街区、4条特色街巷及5栋港风港味楼宇,举办深港文化月等活动,从场景搭建上吸引港人、港企到南湖街道生活消费。

二是打好“服务牌”,提升便利体验。编制《深港双城生活手册》,设立港人服务示范点,依托同乡会开展“深港少年行”等活动,筑牢精准服务港人基础。

三是打好“共治牌”,激发治理活力。街道成立全市首支港人志愿服务队等十余支队伍,吸纳350名港人参与治理,在罗湖金岸等小区推动港人进入业委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启航,到深圳南湖的改革潮涌,变的是时代坐标,不变的是敢为人先的基因。在党建引领下,南湖街道正以产业升级、城区焕新、深港融合的实践,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南湖答卷”,为罗湖创建“三力三区”贡献动能。

策划:甘雪明 杨磊

统筹:凤飞伟 郭悦

撰文:曾南希

图源:鲁力 网络

海报:栾艺婷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