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了无数次的冷饭,这次炒香了?

南都全娱乐 2025-07-16 21:51

DC又重启旗下的超级英雄IP了。

凭借在漫威拍摄《银河护卫队》走红的詹姆斯·古恩(国内粉丝叫他“滚导”),带着他的“滚导风格”空降DC。

当得知他选择《超人》这个最经典也最容易被神化的IP作为起点时,很多人是捏了把汗的。尤其是看了新版《超人》的形象,跟之前亨利·卡维尔版的版本一比,仿佛都审美降级了。

再加上DC老粉丝的晦气言论,《超人》重启之路困难重重。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本片在北美首映口碑竟然意外之好。不管是专业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都给出了好评。这是之前版本的《超人》没能企及的。

这版《超人》,开场就是一次“祛魅”。

没有冗长的氪星起源,没有无敌的初登场。我们看到的是克拉克·肯特——那个穿着红蓝制服的身影,在极寒之地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惨烈的战败,浑身浴血,狼狈不堪。

古恩导演一上来就撕碎了“钢铁之躯”永不受伤的神话——英雄的起点,不是神力觉醒,而是失败与迷茫。

大卫·科伦斯韦演的超人不是俯瞰众生的神,而是个会犯错、会害怕、会动摇的“菜鸟超英”。制片人皮特·萨夫兰说得直白:“如果超人永不犯错,他就无法真正理解人类。” 古恩把超人拉回了人间,让他的力量源于血肉之躯的脆弱与挣扎。

在反英雄的电影越来越多的当下,在超英电影里塑造一个纯粹的“好人”反而成了最叛逆的事。这位超人救狗、救松鼠、救路人,甚至扶老奶奶过马路比应对小行星危机还优先。

人味确实足了,初衷值得肯定,但执行还是流于表面,大多停留在情绪化的台词和几个忧郁的镜头里。当影片迫不及待地将克拉克抛入虚构国家波拉维亚与贾汉普尔的政治漩涡时,那些关于“干预后果”的讨论,却如同蜻蜓点水。

超英电影为了凸显深度,喜欢里面加入政治与社会元素,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而更见怪不怪的是,最终因为深度有限,沦为噱头。本版《超人》相比于十二年前的《钢铁之躯》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位超人足够“简单”。

古恩对DC“黑深残”美学的反叛是成功的。高饱和色彩、实景打造的晶莹孤独堡垒、五彩斑斓的宇宙景观,确实赏心悦目。

飞行特效对肉体感和物理细节的追求(头发在音障中的狂舞)也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这份视觉上的明亮复古,与影片试图探讨的(哪怕是浅尝辄止的)黑暗现实议题——政治阴谋、舆论操控、身份焦虑——产生了严重的风格割裂。

当超人一边在色彩明快的世界里扶老奶奶过马路,一边又要严肃面对可能导致战争的政治危机时,影片的基调在轻喜剧与伪严肃之间摇摆不定,削弱了任何一种情绪的冲击力。

这种割裂感,让那些本应沉重的时刻显得轻浮,而明亮的画面又无法承载真正的深度。

当然,“滚导style”的幽默感从未缺席,而这种幽默是把双刃剑。

小氪这只超狗,完美继承了火箭浣熊和格鲁特的衣钵,它拆家、滚泥坑,在严肃时刻突然捣蛋,用最“狗”的方式消解着超人的神性,也成为连接观众情感的纽带。

小氪的卖萌捣蛋确实能调剂气氛,但有时插入得过于刻意,打断了叙事节奏和情绪积累。

更成问题的是,绿灯侠、卓越先生、鹰女、元素人等组成的“正义帮”群像,其登场更像是为未来宇宙铺路的功能性符号。他们的存在感稀薄,互动缺乏火花,动机模糊,沦为华丽背景板。

这种为了“宇宙”而强行塞入角色的做法,分散了本应聚焦于超人的叙事核心,暴露了古恩在平衡个人电影与宏大布局时的捉襟见肘。这是在拍《超人》,还没到《正义联盟》呢,不能拿《银河护卫队》的拍法来处理!

“滚导”版的《超人》能看下去,但并不是每个人能接受。国内豆瓣平台给到了6.8分,侧面也表明了我国观众还是喜欢扎克·施耐德那套暗黑DC的叙事。

本片在风格上有其高辨识度的地方,“滚导”勇敢地走出了一条新路,用人性的伤痕替代神性的光环,用复古的明亮对抗沉郁的黑暗,用平凡的渴望超越超凡的力量。

从漫威大火到DC跟风,再到漫威和DC双双哑火,观众厌倦的不是英雄,而是缺乏灵魂的流水线奇观。

当片尾那个带着伤痕的超人再次起飞,古恩不仅重启了DC宇宙,更重启了我们对超级英雄的期待:英雄不必完美无缺。这份带着“人味”的超级英雄,是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DC宇宙的重启,从这道温暖的光开始,似乎也是一种思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