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匹克球风靡坡头校园!游洪波引燃体育教育新热潮

作者 林日清 2025-07-23 22:08

“啪!嗒!唰!”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的操场上,一种清脆利落、节奏明快的奇特声响此起彼伏。循声望去,只见一颗颗“大号乒乓球”正欢快地飞跃低矮球网,划出短促明亮的弧光。球网两侧簇拥着热情的学生,欢声笑语如波浪般起伏于晨风里。

五年前初建校时的空旷操场与单调节奏,仿佛已被这蓬勃的朝气彻底取代,这份生机,正源于去年8月从广州奔赴湛江支教的体育教师游洪波,和他带来的“新潮玩具”。

破局引新潮

克球风靡校园

去年8月,游洪波从广州荔湾奔赴湛江坡头支教,心中怀揣着“大干一场”的豪情。然而甫一观察,他便发现问题:学校体育课尚缺系统规划,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又难与周边老校比拼底蕴。目光扫过教师名单,两位分别擅长网球与羽毛球的教师名字映入眼帘,他心底忽然透进一道光。

“既然传统项目拼不过,何不另辟蹊径!”他果断引入国内尚属小众的匹克球。这项融合网球、羽毛球与乒乓球特点的运动,趣味盎然,上手亦快。

“新学校”遇上“新运动”,碰撞出奇妙火花。起初,学生们面对陌生球拍与规则,眼神好奇又怯生。游洪波亲自示范,挥拍、击球、跑位,动作利落如刀,击球声清脆悦耳。很快,课间十分钟的操场,常见学生自发围圈挥拍。体育课上,匹克球更取代羽球、篮球等,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玩具”。

今年春天,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第一届“书记杯”匹克球比赛在校内举行。比赛中,选手们精准的发球落点、默契的双打配合、凌厉的网前扣杀,比分胶着时更引发场边阵阵呐喊助威,小小的匹克球点燃了整个校园的热潮。

淬炼育新星

师徒结对促蝶变

在游洪波的课堂上,总有一位凝神静观的年轻身影——方志飞老师。他默默追随游洪波的身影,从课程讲座到障碍跑、匹克球示范课,一丝不苟地观察揣摩。“一对比游老师的课,就发现了自己教的体育课原来有这么多的不足。”方志飞感慨道。

被其热忱打动,游洪波主动与他结对帮扶,一场针对教学“顽疾”的“魔鬼淬炼”由此开启。

篮球场边,游洪波俯身细致演示障碍跑动作设计。“体育课的语言要像运动本身一样干净利落。”他一边讲解,一边调整标志桶的位置。数月前,方志飞尚在摸索,冗长的讲解常让学生眼神飘忽。首次评课后他努力改进,然而二次课堂仍显紧张脱序。课后,他的挫败溢出眼角。

游洪波并未批评,只带着他一遍遍“听课、评课、重构”。磨课的时光浸透了汗水,也终于沉淀出清晰的指令与循序渐进的训练设计。

去年11月,方志飞的障碍跑课程在2024年湛江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课例评选活动(小学组)获得一等奖。当喜讯传来,这个曾因课堂失意而垂头丧气的年轻人,脸上绽放出自信而纯粹的笑容。

方志飞的成功,也点燃了更多年轻教师探索体育教学系统化与理念革新的热情。

携手破壁垒

两地联动共跃升

一人之力终有尽时。如何让更多教师受益,畅通广州荔湾与湛江坡头的教育资源共享?游洪波决意促成两地教育的双向奔赴,“‘荔’‘坡’携手,共跃体育新征程”系列活动由此展开。

他精心策划,分别于2024年11月和2025年3月组织系列活动,邀请荔湾区专家教师带来6次讲座与7节公开课,极大拓宽坡头区教师视野。同时,他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团队开展区级课题《“学、练、赛、评”一体化视域下中小学匹克球教学实践研究》。

5月,湛江坡头区教研团队应邀前去广州荔湾,参与由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以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展示大胆创新,教师赛前仅有20分钟接触学生并独立布场。高强度赛制如烈火真金,淬炼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临场智慧。

在湛江的交流活动同样热烈。两地精英齐聚,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沉浸体验环环相扣。今年3月举办的系列活动中,匹克球微课堂成“流量担当”,从规则讲解到实战体验,方志飞与游洪波联袂示范,教师们也纷纷挥拍上阵,清脆击球声与欢笑声交织,新潮运动的魅力征服全场。

一年的支教时光,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深埋进坡头教育的沃土。归期将至,游洪波再次站在熟悉的运动场上,含笑凝望。晨风如旧,拂过这片因热爱而沸腾的土地。远处,少年们挥拍追逐的身影,恰似那跃动的银球弧线,在阳光下奋力跃向未来。

撰文:钟茵 林日清

编辑 邓巧月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