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新媒体平台发帖,称从2021年至2025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本科生学费从9.5万元上涨至14万元,四年间上涨4.5万元,涨幅47%。
学费四年涨幅47%,引公众热议
该帖子发出后,引起广泛热议,有网友对此举表示不解,也有网友从就业等方面,衡量学校的性价比。“不包括生活费,仅四年学费就要56万,太贵了”“同样的分数,可以选择国内其他学校。”
7月18日,南方+致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相关部门,了解学费上涨原因。对方回应:该校学费收费是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收费管理的办法》的相关标准执行的。
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官网,该校本科生学费从2020年至2025年一共上涨了两次。2022年,每人每学年从9.5万元上涨到11.5万元,今年上涨至14万元/学年,2至3年上涨一次,共上涨了4.5万元,每次上涨21%左右。2027年后,该校学费将再次上涨,至每人16.2万元/学年。
此外,该校硕士的学费也有部分上涨。据其公布的收费标准,该校今年授课型硕士学费为14万元/学年—78万元/学年不等。研究型硕士学费今年有所上涨,每人从11.5万元/学年上涨至14万/学年,涨了2.5万元。2027年学费将再上涨至16.2万元/学年。
专家回应:学费可涨,但必须“明明白白”
南方+记者注意到,大学学费上涨并非个例。今年5月,云南宣布高校本科学费调整,各学科学费涨幅区间在10%-32.4%,最多的涨了1100元,少数学科不变。2023年,上海将公办高校本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生·学年调整至7215元/生·学年,调幅约33%。此外,山东、吉林、四川等地也针对不同学科的学费进行了上调。
值得注意的是,民办高校及合作办学的学校学费涨幅较高。2024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往年普通类专业学费标准为4万元/生·学年,今年至少每人上涨1万元/学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类专业学费从5万元上涨至6.8万元,涨幅36%。南京传媒学院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的学费均上涨,其中艺术类专业学费每人每学年从2.14万元—3.19万元上涨至3.19万元—3.5万元。
高校的学费可不可以涨?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高校可以根据办学收支情况,从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出发,调整学费标准。我国上一轮高校学费上涨在2014年,在此之前,我国曾在2006年发布高校学费“限涨令”,因为当时的高校学费标准被质疑过高,加重学生家庭的负担。从2007年到2013年,我国高校的学费标准基本维持在2006年的学费标准。而从2014年开始,高校的学费标准提高,主要理由是,高校办学成本增加,需要通过上涨学费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同时,熊丙奇提醒,高校学费虽然能涨,但是要涨得明明白白,这需要高校核算清楚生均培养成本,而不是简单地以财政拨款减少、学校支出增加为由就提高学费标准。高校公布学校的账本,这一方面可以让公众清晰地知道学校把钱花到什么地方,是不是用在人才培养上,以此监督学校把经费用到刀刃上,另一方面可让调整学费标准有充足的理由。
南方+记者 钟常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