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上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水稻+禾虫”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技术,通过“一水两用、一地两收”实现水稻与禾虫共生共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新路径。
走进罗定市罗镜镇生记家庭农场,记者看到,农户们正提着肥料桶在田间来回穿梭,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水稻根部。
据了解,“水稻+禾虫”种养技术以一水两用、一地两收为核心优势,多年生水稻只需种植一次即可连续收割,优化了育秧、插秧的工序,节省了种子、农具和人工费用。禾虫被誉为“水中冬虫夏草”,富含蛋白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俱佳,在东南沿海、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是深受欢迎的美食。
目前,罗镜镇生记家庭农场共种植了30亩稻虫共作的稻田,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提升,今年亩产禾虫预期达90公斤,一年两造绿色稻米可达500公斤,综合亩产值22000元。“‘水稻+禾虫’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实现稻农增收,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绿色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罗定市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邓小银介绍。
“水稻+禾虫”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技术不仅有利于稻米的提质增效,还有效实现减肥减药,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生态效益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南方+记者 王嘉豪
通讯员 罗轩 罗融媒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