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澄海华侨之所以被记住,是因为他开创了多个潮汕地区先河

作者 杨立轩 2025-08-02 19:44
00:50

(视频 | 时长共50秒)

这个澄海华侨之所以被记住,因为他开创了多个先河

在汕头市澄海区,说起高绳芝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这名出生于澄海上窖的爱国侨领,不仅兴办民族工业开创多个先河,被誉为汕头水电建设的奠基者,更慷慨解囊资助起义,积极参加到辛亥革命的浪潮中。

高绳芝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汕头人。8月2日,高绳芝的孙子高洁携子孙返回汕头寻根。在参观高绳芝故居过程中,更多关于高绳芝以及高氏家族的爱国故事被一一说起。

高绳芝嫡孙高洁回到祖父故居。

高绳芝嫡孙高洁回到祖父故居。

侨领投资开创先河

在澄海区上窖社区的高绳芝故居,今年78岁的高洁端详故居一砖一瓦。无论是斑驳的墙体,还是残缺的窗花,他都十分好奇,因为对他来说,高绳芝故居的记忆也非常模糊。“这就是我们来汕头寻根的目的。”在高洁看来,要让子孙了解高绳芝的爱国之心,就要知道家族从哪里来,根在哪里。

1878年,高绳芝出生于澄海城南,彼时高氏家族显赫一时,几乎占了半个城南,被称为高半城。

高绳芝的祖父高满华,早年只身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创业,首创机器动力火砻而致富。其后在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广州和汕头相继开设商号,又在广州组织八邑会馆,在香港创办东华医院。

回到高绳芝故居的高洁,希望子孙知道“根在哪里”。

回到高绳芝故居的高洁,希望子孙知道“根在哪里”。

“高绳芝与其父亲高学能都在澄海读私塾,从小学习中国文化。”高洁说,高学能、高绳芝两父子先后考中举人。学业有成的高绳芝心系祖国,对家乡发展有着深厚的情感。当他看到汕头港口蓬勃发展时,感受民族经济复兴的浪潮即将来临,于是决定回汕头投资,开拓了侨资在潮汕投资民族工业的先河。

创办振发布局引入了日本机械和技术,带动潮汕地区涌现一批织布厂;创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让全市用上电灯照明;筹办汕头自来水公司,让汕头成为当时国内少数使用自来水的城市;架设汕头至澄海的第一条长途电话线路,办起“汕澄电话公司”……短短几年间,高绳芝在汕头的投资遍及不同领域,他因此被誉为汕头供电、自来水、电话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创办电灯公司,或是建设自来水厂,由于时局不稳定,兴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高绳芝始终排除万难,咬紧目标,坚持要办下去。

高氏家族一笔笔侨资的“回归”,除了为潮汕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推动加速了汕头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里,有一段关于高绳芝的介绍——《高绳芝与水、电、通讯》:“开启汕头人文明生活方式。”

投身革命出钱出力

“高氏家族在国外的业务涉及运输、仓储、贸易等等,但赚的钱最终都回到祖国,回到家乡。”高洁眼中的祖父高绳芝,立志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其爱国赤子心不仅体现在热心家乡建设,更心系民族生死存亡。

1894年,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先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在海外发动华侨资助革命,国内的兴中会会员跃跃欲试,准备起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随后,高绳芝在表亲引导下参加兴中会,捐款二万银元,资助义军起义活动。

据《汕头市志》记载:“孙中山倡导革命,高绳芝不惧风险,率先响应,参与并赞助丁未黄冈起义和惠州起义,单惠州起义一役,他捐款2万元(银元)作军费。”

2万银元在当时并非小数目,但为革命,高绳芝不仅舍得花钱,还积极出力支持。在革命活动中,高绳芝被清政府录入“着花红”(通缉)名单,但他还是积极为丁未黄冈起义做好后勤工作。

高洁端详故居一砖一瓦。

高洁端详故居一砖一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汕头埠同盟会秘密成立,高绳芝参加了同盟会,在潮汕地区带头剪掉辫子,以誓坚决革命。

1911年12月20日,为了地方安宁,化解城市矛盾,一向无心仕途的高绳芝临危受命,出任汕头埠民政长。他斡旋于各路革命军之间,先后“出私财十余万金以充军实”让部分军队撤离汕头,使汕头免成火拼之地。

1913年,因操劳过度,高绳芝在澄海因病逝世,终仅35岁,国民政府追认为“着花红烈士”。1930年,为缅怀高绳芝功绩,汕头中山公园建设委员会在园中建一座纪念亭,命名“绳芝亭”。

采写/摄影/视频:南方+记者 杨立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