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迎来开幕式倒计时100天,气象部门开展全链条、全流程和智能化的气象服务保障演练。现场,中国气象局全运会和残特奥会气象服务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组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作动员部署,气象服务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副组长,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庄旭东作全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汇报。
8月1日,气象应急指挥车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赛事运行指挥中心MOC开展气象服务保障演练活动。曾凡敏 摄
8月1日,气象应急指挥车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赛事运行指挥中心MOC开展气象服务保障演练活动。曾凡敏 摄
此次演练是针对全运会开幕式开展的第二次演练,中国气象局统筹国、省、市三级协同联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密监测等前沿技术及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模拟开、闭幕式及跨境赛事等核心场景开展演练。
广东省气象部门在开、闭幕式,深港马拉松赛、珠港澳公路自行车赛演练中,采用“31631”递进式服务和精细化、场景化保障服务,从赛前服务准备、赛点场景响应、赛时高影响保障等开展实时实况演练。另外,针对开、闭幕式及文艺表演等开展精细化“实战”天气研判,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现场气象服务保障团队、广州市气象局、深圳市气象局和珠海市气象局参加了联合会商演练。
目前正值后汛期,广东气象科技成为防汛的有力保障。
广东省气象台研发多个广东人工智能预报小模型,形成从雷暴大风、龙卷、短时强降水、暖区暴雨、海雾等主要灾害性天气的AI预报矩阵;同时构建重点区域高精度(50米分辨率)边界层模式,研发基于风暴特征驱动与平流融合的0—2小时三维风场预报,赛事重点区域高精度预报产品精细至10米级、12分钟。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则构建了“监测—预报—服务”空间天气业务体系,发布专项空间天气专报,提供太阳耀斑、地磁暴、电离层天气等核心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及天气预报,通过实时监测天气要素对无线信号的干扰风险,为千架无人机编队精准定位提供科学支撑。
省气象服务中心构建了赛事适宜度模型,为赛事组织者安排赛程、调整比赛时间提供科学参考,并依托智能气象监测网络与数据分析模型,围绕观赛、出行、健康服务等核心场景,打造穿衣指数模型、防淋雨指数等。同时,建立靶向预警短信服务机制,利用精细化气象监测网络与地理信息系统,将预警信息精准定位到各场馆、酒店、交通枢纽等区域,第一时间向区域负责人发送定制化预警短信及应对措施建议。
在闭幕式精细化岗,业务技术专家正在发布全运会闭幕式逐小时精细化产品。吴砚威 摄
在闭幕式精细化岗,业务技术专家正在发布全运会闭幕式逐小时精细化产品。吴砚威 摄
深圳市气象局在精密监测上,按“一馆一策”完成26个场馆及闭幕式场所气象监测能力评估,部署“一主一备”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压风雨等要素,构筑场馆及周边“无盲区监测网”;基于人工智能产品“智瞳”“智霁”形成的短临短期预报服务产品也大放异彩,在演练当天,深圳市气象局利用“智瞳”系统精准预测降雨云团消散时间,8月1日下午4点20分,深圳湾如期“云消雨霁”。
从AI模型精准捕捉风雨雷电,到空间天气护航无人机表演;从“一馆一策”的无盲区监测,到靶向直达的贴心预警,科技赋能的“气象盾牌”正日益坚固。
南方+记者 张子俊
通讯员 许钰文 徐文文 曾凡敏 郭志萍 陈安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