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从“移动考生”到“移动学校”,珠海高效重塑高考组织方式

作者 冉小平 2025-06-04 13:11

评论员/冉小平

2025年高考大幕即将开启。今年,珠海共计14549名考生参考,报名人数大幅增加创历史新高。在这场牵动万千家庭的大考中,珠海教育部门坚持“为民教育”理念,以方便考生为突破口,在全市9个考点全面推行外校考生集中食宿工作,以三年持续探索开启一场高考组织模式的教育变革。

每年高考组织犹如一场精密的演习:送考车辆编队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警车开道、交警值守、志愿者护航、全城“静音”,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这场年度大考。更令人牵挂的是,考生需在考场与学校间、考点与家庭间反复奔波。高考正值珠海龙舟水期间,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给考生和送考团队带来不小影响。在加剧城市运行压力的同时,大量车辆调度与保障人员投入,还耗费巨大社会资源,增加财政压力。

困境催生变革。2023年,珠海率先破冰,市教育局在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试点推行外校考生集中食宿工作,当年惠及珠海一中平沙校区700余名考生。去年,试点范围扩大至八个考点中的六个,覆盖约1万人。今年,珠海更是在全市九个考点全面推行这项工作,1.1万名考生自愿参与,比例占全市报考人数的75%。因部分考生已参加春季高考且已被录取,集中食宿考生占实际参考人数的比例更高。

数字背后是精细化的管理创新。考点学校优化管理,如华中师大珠海附中这类有条件的考点学校为外校考生提供独立宿舍楼、饭堂和教学楼,便于他们休息、备考不受打扰。非考点学校精心组建送考团队。和风中学今年抽调包括带队校领导、教学主任、年级负责人、班主任,以及宿管、心理老师、安保和校医在内共30多名教职工组建专项保障团队,同期入住考点学校。虽然身处外校,师生仍在一起,熟悉的支持系统更利于考生考场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创新大大节省外校考生赶考时间。珠海市和风中学副校长韩笑介绍,学校距离对应考点华中师大珠海附中约17公里车程20余分钟。考生在考点学校集中食宿后,相当于每天为其省出近两个小时用于备考。

当然,新的高考组织方式对跨校精细协作、校内突发情况应对和学生心理适应提出更多挑战。珠海教育部门坚持试点探路,逐年完善优化考点为外校生提供食宿服务工作。同时避免“一刀切”式的强制参与。考生自愿申请,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珠海这一创新的价值在于打破传统思路:与其让万千考生每日奔波于考点与学校、考点与家之间,不如让考点本身成为安全、便利、高效的“备考-应考一体化基地”。这极大精简了组织流程,释放了被各类保障吞噬的大量社会资源。这一改革更聚焦公平高考、平安高考目标。

从“移动考生”到“移动学校”,珠海用三年探索为高考组织模式革新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地方样本。当高考回归纯粹的知识与能力较量,减少非必要的外部干扰,这不仅提升了效率,也是对考生身心状态更深层次的关怀。

珠海探索证明,优化高考服务供给,需要打破路径依赖,以考生实际需求为中心、以公平高考、平安高考为目标进行系统性重构。这一模式值得更多城市认真审视与因地制宜地推广——它不仅节省资源,也在高考这个重要人生节点上,让考生们更加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相关:高考人数创新高!珠海三重保障护航青春梦想 

编辑 蔡如意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