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政协第十三届英德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上,英德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廖敬华代表政协第十三届英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2024年,英德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助力英德现代化建设中展现了政协新担当、新作为。
政协第十三届英德市委员会第五次召开。陈咏怀 摄
政协第十三届英德市委员会第五次召开。陈咏怀 摄
英德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廖敬华向大会报告工作。陈咏怀 摄
英德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廖敬华向大会报告工作。陈咏怀 摄
突出主责主业
全力促进发展、惠泽民生
报告指出,英德市政协始终把市委工作部署作为“风向标”和“指挥棒”,全力促进发展、惠泽民生。
英德市政协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政协工作的“压舱石”,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开展了“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大力推进绿色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等调研,探索产业发展改革的“英德路径”;聚焦城市发展,组织开展了“破解城市内涝难题,扎实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并就如何发展好城镇建设,组织委员深入讨论,踊跃出谋划策;聚焦制造业发展,组织委员到高新区开展“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主题视察活动,与企业负责人和基层一线人员深入交流,并就如何推动项目建设和园区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建言献策。
英德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始终保持“一线”状态,带头分赴挂点联系镇街调研督导“百千万工程”、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安全生产、巡河防汛、森林防火等中心工作,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国道358线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石门台饮用水工程等方面献计出力,全力助推市委中心工作落地落实。选派推荐60名委员担任检察院听证员,选派政协委员172人次参加市直有关单位的听证会、开放日和民主评议等活动,充分发挥政协在社会治理中的民主监督作用。
坚持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示范推动提案办理工作深入开展,切实发挥好政协提案聚合力、助发展、惠民生的积极作用。一年来,共收到提案154件,经审查立案115件,已全部办结,办理结果满意率达100%。提案所提意见建议得到有效采纳,为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促进英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英德市政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履职理念,积极谋利民之策,献安民之计,促惠民之举,协助市委、市政府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英德市政协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班子成员定期到挂点联系镇指导安全生产、耕地保护、森林防火、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社会治理等工作,组织委员围绕“做好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英德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开展调研协商监督,助推相关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助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以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搭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连心桥”,让基层群众声音及时传递。
在民生实事方面,组织开展绿美生态建设民主监督活动,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捐资植树倡议书,开展2024年绿美英德秀才山水源涵养示范林植树活动,筹集14.14万元组织100多名委员在英红镇秀才山水库边种下150亩的“政协委员林”。鼓励、支持委员在“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捐资260多万元参与扶贫济困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本色担当。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英德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联系10家非公有制重点企业,全年到委员企业走访调研30多次,上门问需问计,推动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英德市政协还鼓励委员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网络平台、传统媒体等渠道宣传英德历史文化,讲好“英德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英德的历史文化魅力,为非遗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献计出力。
汇聚强大动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提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英德市政协将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英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汇聚强大力量。
一方面,紧盯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组织开展重点协商议政活动,重点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美英德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综合运用提案、调研视察报告、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形式争取省、市层面更多支持,倾力为英德发展蓄势赋能。聚焦“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以重要沿线、重要区域、重要节点风貌提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镇村建设等为重点开展协商式监督,助推党政决策部署贯彻实施。要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紧盯衣食住行、医疗健康等群众利益问题建言献策,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活动,让基层群众从一件件民生实事推进中感受到党委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
另一方面,始终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引领,加强与英德市在各地商会的联系,引导在外英德籍能人、名人为家乡经济发展赋能。加强委员企业、规模企业走访,了解经营状况、解决困难诉求,引导扎根英德创业兴业。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交流联谊,完善定期走访、联合调研等工作机制,支持在政协更好履职尽责。深化港澳台侨交流交往,充分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为港澳委员履职搭建平台,团结联络更多港澳人士形成共识,共绘美好发展蓝图。
英德市政协还将抓好履职载体建设,深化委员工作室、委员驿站管理运用,探索更多体现界别特色、区域特色的阵地建设,为委员沟通交流、联系服务群众提供更多平台,完善民情民意反馈办理机制,发挥委员桥梁纽带作用,最大程度地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南方+记者 陈咏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