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华发教育成立22周年。自2003年创立以来,华发教育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绿色生命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变革,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9所学校(园)、逾万名师生的优质教育集团,成为大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典范。
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推出“深耕湾区·华发教育领航新征程”系列策划,敬请关注!
“严厉又不失温柔,男生宿舍总能听见他的唬叫”“上课唱儿歌,模仿小动物”“‘华山论剑’的赢家,武功天下第一,人称‘青帮主’的语文首席”,这些可爱的评语,是容闳高中学子们写给老师的心里话。
而信中描绘的充满趣味的课堂场景,是容闳高中“教师天团”日常的缩影。当清华硕士何根芳用流行文化解构数学公式,当拥有三十六年教龄的特级教师杨青兰与学生同题PK写作,当哈佛心理学硕士翟梦帆把“赞美墙”变成校园地标,这所成立不到一年的学校,正用一群自带“名校光环”却深耕课堂的教师,在大湾区教育圈掀起一场关于“好老师”的讨论风暴。
清华理工学霸让小班数学活了起来
2024年春天,仍在广州工作的何根芳刷到一条公众号推送:横琴新成立了一所高中。习惯了大班化教学的他,对文中提到的“小班化教学”瞬间动了心,“当时就觉得,这里能实现我对理想课堂的想象。”当他第一次参观校园时,被横琴那湛蓝的天空和学校中式风格的教学楼震撼,当即决定从广州迁居横琴。
何根芳是一个“非典型”数学老师,本硕专业一直是电子专业。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曾去大厂深耕通信芯片研发,还参与宇宙暗物质探测科研,甚至制备过国内第一个超导电子干涉放大器……这位“线性理工男”却在课堂上有着“非线性思维”,总能把一堂课讲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
容闳高中高一年级主任、数学骨干教师何根芳
容闳高中高一年级主任、数学骨干教师何根芳
在讲解“函数”时,何根芳拿出一幅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去把它抽象成数学中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针对当下热议的歼10战机等话题,他又顺势开动学生们的脑洞——为什么战机要做对称性设计,感受到数学是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清华专业背景及从业经历影响,何根芳更倾向于把数学课当作是一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比如说数学当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会对参数进行一个分类,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去做各种事情,也是这么一个条理解决问题。”何根芳说,他更希望在授课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能力提升做好铺垫。
“把学生当个体培养”是最让何根芳着迷的。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容闳高中推行“一生一导师、一生一课表”的制度。“小班化”让他有了更多时间关注到每个学生,给予“个性化辅导”。他会通过课堂上的观察、课后的作业分析,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和思路引导。
容闳高中数学组组内集体听课(小班课)
容闳高中数学组组内集体听课(小班课)
珠海市统考的数据印证着教学成效:高一年级数学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二,进步显著学生比例达46%,远超同类学校。何根芳却把功劳归于团队:“我们数学组每周都会‘磨课’,首席教师罗建中教我用板书节奏引导思维,青年教师张标健分享AI学情分析工具,这种老中青结合的‘传帮带’,也是容闳高中的教学密码。”
三十六年教龄特级名师与学生同题PK写作
语文科组首席教师杨青兰的课堂“火药味”十足,每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时,老师和学生们都会“掰头”一下。“数学天才姜萍事件”上热搜后,杨青兰同样摆了一场擂台赛。但这场比赛的特殊之处在于,杨青兰也是“参赛者”。
杨青兰自己写了一篇《与狼共舞》,和学生们写的作文一起接受全班同学点评,宛如一场“师生擂台赛”——攻守双方需要就对方的观点进行“逻辑攻打”。
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学生们在“思辨”和“人文”两个维度均得以重构,开始出现对于“姜萍事件”的多元视角分析,从质疑达摩院的公正性,到呼吁舆论环境保持理性,从保护个人隐私,到关注到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
容闳高中语文首席教师杨青兰
容闳高中语文首席教师杨青兰
杨青兰说,作文“擂台赛”对学生来说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他们会觉得老师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老师也得自己上”,学生和老师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其次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也想写一篇“碾压”老师的文章,同场较量一下。
“擂台赛”其实是杨青兰主导的“文本深耕——思辨交锋——审美重构”三阶段递进式大作文日常训练课堂的一部分。“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文学和思维素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科目卷子里只有作文是60分的一道题”,作文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杨青兰表示。
她把三十余年积累的“体系打法”创新落地在容闳高中,还针对日常积累配套了“蚕食式”片段练习、同步作文素材和高分作文点评等等小练习。在她的带领下,容闳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就像是裂缝里渗出的阳光,滋养着这些年轻的孩子。
“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死学,而是要开心地拿到成绩”,杨青兰说。容闳高中的办学理念实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是浇灌式、溺爱式,而是要张弛有度。即使在“作文擂台赛”上“被学生打败”,杨青兰也是笑意满满。
容闳高中语文科组集体备课
容闳高中语文科组集体备课
在上学期的珠海市期末统考中,这种体系化教学的“威力尽显“:容闳高中语文学科平均分位列珠海第二,其中作文均分高出全市近3分。更让杨青兰骄傲的是学生思维的蝶变——曾经只会“吐槽”的学生,面对时事热点时,不再局限于单一视角,而是从多维度展开思辨。
哈佛心灵导师用“看见”点亮学生成长
在容闳高中二楼的教室外,有一面贴满彩色便签的墙。墙上密密麻麻的手写留言,藏着师生互动中最细微的观察和最暖心的回应——“月考进步很大,坚持住!”“你说,最重要的是开始改变。”这样一面让师生相互表达赞美的墙,是全校最暖心的“地标”之一。这个创意,源自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现任容闳高中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的翟梦帆的想法。
容闳高中的赞美墙
容闳高中的赞美墙
容闳高中的赞美墙
容闳高中的赞美墙
“让每个学生在被看见中,唤起天然的成长力”,这是翟梦帆工作出发点,也是贯穿容闳高中心理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帮助每一个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此,翟梦帆所在的学生成长中心推行了诸多举措,包括成长导师制、班主任示范课与讲座、生涯艺体研学类校内外学生活动、家长课堂与家委会活动、生活区活动与评奖、积极心理学校园文化渗透等;同时,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评价体系——就在上学期末,容闳高中给全校学生各颁发了一张奖状,文学风尚奖、逻辑领航奖、省身睿思奖……奖项覆盖品德、学业、特长、个性等多个领域。
容闳高中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翟梦帆
容闳高中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翟梦帆
“我们希望校园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舞台,彰显与延展个人优势、提升自主感与胜任力”。翟老师提到,比如在800人剧场举行的“校运之夜”,由学生自发组织与运营,每个学生组织者都获得了奖状及突出个人优势的“表彰词”。
另一份看见,是通过见世界后看见自己,“很多时候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成长”。高一上学期的生涯研学中,学生们参观了珠海企业伟创力的车间,被一群心智障碍残疾人员工所感动。学生看到他们一丝不苟把纸盒子折好、排练年会节目,那真诚的笑脸和乐观的氛围让很多很多学生都红了眼眶,回来后还有孩子给这些哥哥姐姐写了信。“跟你们的交流玩耍很开心,也学到了要乐观、心怀感激地热爱生活”“这不仅是一个生产纸盒的车间,更向社会传递着爱与关怀”,学生们在回信中表达了对这些心智障碍残疾人的尊敬和喜爱。这一份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脆弱背后的坚强与生命力,唤醒了学生心中感恩情愫与人性中的明亮。
“人有自我实现的本能,像种子自然会发芽一样。但有些孩子可能由于内心需求未被满足或成长中的小擦伤,导致力量受阻。我们的心理学科和容闳高中的德育理念,就是要打破阻碍、点亮学生生命中的积极力量、唤醒这种自然生长的力量。”翟梦帆说。
“看见”是多方向的,在心理与生涯教育里,学生也在不断地看见自己。在翟梦帆的课程里,学生们学会面对成长议题(如学业、人际、自我、未来……)的应对视角与方法,提升社会情感能力,从认识自己走向认识世界;心理咨询室是学生们的日常充电站,遇到成长波动时,孩子们会主动找翟老师预约心理咨询,在成长途中排忧解难;对家长开展青春期心理课堂与讲座,进行一对一咨询,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成长盟友;在校园环境中渗透积极心理文化,透过软性互动渗透积极感受……
翟梦帆说,容闳高中为学生构建着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学生成长支持系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被看见、被欣赏的环境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成长。
容闳高中学生开展生涯类主题研学活动
容闳高中学生开展生涯类主题研学活动
容闳高中学生开展生涯类主题研学活动
容闳高中学生开展生涯类主题研学活动
正如容闳高中校长任学宝所言:做好教育首先要读懂学生,容闳高中的“个性化素养本位教育”模式,就是要求老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基础上提供定制化课程和成长路径,以提升学生的独特能力与综合素养。
目前,容闳高中组建了一支由学科首席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及名校硕博毕业生构成的卓越教师团队。其中,专任教师24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00%,中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86.6%,毕业院校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这些老师不只是“大神”,更是懂学生的朋友,在容闳高中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土壤里,师生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群有情怀、有智慧的容闳高中“教师天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地”里,闪耀独特的光芒。
来源:容闳高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