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部实现正增长,“3+2”产业集群何以“挑大梁”|百千万·蓬江行②

作者 董有逸 2025-08-25 13:30

最新研发的宽带设备在各个车间有序运转,在自动化流水线进行组装、调试、检测……在江门市蓬江产业园,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一片火热,今年以来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公司产值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今年预计将继续保持50%左右的增速。”该公司总经理王雯仲介绍。

作为蓬江区重点工业企业,海信宽带是当地“3+2”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前不久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蓬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其中,“3+2”产业集群实现产值 520 亿元、 同比增长 7.9%,作为蓬江工业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全年产值有望保持千亿规模

今年以来,频繁穿梭于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正在成为蓬江区摩托车企业高管的工作常态。与此同时,当地不少企业的车间里,机械臂昼夜不息,一辆辆摩托车正在被快速组装,运往世界各地。

业务繁忙的背后,蓬江区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正在加速跑向世界,上半年交出了同比增长15.6%的亮眼成绩单。蓬江区环市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月,当地主要摩托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值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大长江集团同比(下同)增长27.8%,长铃摩托增长47.9%,正豪摩托增长54.2%,迪豪摩托增长71.5%,豪爵物资增长7.5%,对当地工业增加值指标拉动作用明显。

图说:今年上半年,蓬江区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5.6%。

图说:今年上半年,蓬江区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5.6%。

近年来,蓬江区加快摩托车及零配件、健康食品等两个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三个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3+2”产业集群。据统计,该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超过千亿,拥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摩托车及零部件)等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健康食品、智能家电等广东省特色产业园。

上半年,“3+2”产业集群对蓬江工业有多重要?数据显示,上半年,“3+2”产业集群约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八成,有力支撑了蓬江规上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其中,五个产业集群均实现正增长。除了摩托车交出了双位数增长的数据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1.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同比增长5.4%。

“目前我们十多种重点产品都在蓬江生产。”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水斌介绍,作为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该公司积极发挥“头雁”效应,以商引商,为蓬江引入激光器材等更多相关企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

招商引资“进度条”不断刷新

“这两年,我们共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在江门市珠峰摩托车有限公司展厅,该公司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将汽车活塞环表面处理工艺应用于摩托车,显著降低了机油消耗量,“卖到国外的用户换机油不勤,发动机可靠性必须过硬”。

蓬江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蓬江区“3+2”产业集群逆势而上,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背后的内核就是“创新”。

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林展江介绍,近年来该院紧密结合蓬江区“3+2”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集聚创新资源,与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累计服务蓬江企业150多家,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29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6项,柔性引进10名省科学院博士与蓬江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助力企业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质生力。

江门产研院与蓬江企业共建了29家协同创新平台。

江门产研院与蓬江企业共建了29家协同创新平台。

“另一方面,蓬江区还大力推动‘电商+制造’发展,以蓬江智能家电产业入选广东省首批十个‘跨境电商+产业带’试点为契机,支持企业‘出海’抢订单。同时,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配套,例如推进江门蓬江摩托车试车场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一圈1.6KM的环形主试车道及10条各具特色的试车道。”上述负责人介绍。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蓬江仍有不少“3+2”相关产业项目正在加快落地。截至今年7月底,该区已推动飞肯、华龙、君乐宝等9个项目动工建设,计划总投资31.07亿元;推动勤川、建雅、正好机车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计划总投资21.62亿元。

除了存量,还有增量,蓬江区“3+2”产业集群的招商引资“进度条”也在不断刷新。蓬江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该区共引进“3+2”重点产业链项目39个,计划投资总额59.29亿元。其中,智能家电产业项目21个,计划投资额41.34亿元;高端装备产业项目3个,计划投资2.41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4个,计划投资额3.62亿元;摩托车产业项目4个,计划投资额5.5亿元;健康食品项目7个,计划投资额6.42亿元。

◎一线案例

产值5年跃升30倍的“秘诀”

技术人员忙碌地穿梭在各个装备间,对动力电池装配线进行组装……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海目星”)的厂区内,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林立,生产线一片火热。

在这里,江门海目星实现了产值5年跃升30倍的飞跃。扎根蓬江发展的8年,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水斌见证着蓬江区激光行业的蓬勃发展。受益于“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等合作模式,该公司江门基地在2022年就实现了产值超30亿元,目前“拳头产品”达数十种,从最初单一的激光设备到如今多种先进激光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装配线。

过去5年,海目星江门生产基地实产值跃升了30倍。 受访者供图

过去5年,海目星江门生产基地实产值跃升了30倍。 受访者供图

“目前,我们正在更多细分领域争取实现突破,比如在医美领域展开了高功率长波长中红外飞秒激光器和医疗设备的产品研发。”该公司总经理聂水斌说,企业与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等多所院校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构建产学研用贯通发展模式。

这也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更足的底气。当前,江门海目星正在大力开拓欧美和日韩等海外市场,并在意大利、德国、瑞士、美国、韩国等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我们将积极发挥链主企业效应,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带动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聂水斌信心满满。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董有逸(除署名外)

◎相关阅读

“扎”进田间地头,乡村产业出圈又出彩|百千万·蓬江行①

编辑 梁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