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代表机构再+1!外国律所何以如此“深”爱?

作者 曾子航 2025-08-16 00:00

近日,司法部发布公告,批准波兰高柏歌岚律师事务所在深圳设立代表处。国内首家东欧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落地深圳。

自2023年以来,司法部共批准17家外国律师事务所设立驻华代表机构,其中8家位于深圳,占据近半壁江山。

深圳何以成为外国律所在华布局的“优选之地”?外国律所为何对深圳如此“深”爱?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外国律所又将对深圳产生哪些影响?

多重优势叠加

外国律所“深”爱鹏城

外国律所青睐落地深圳,源自这里多重的优势叠加。

首先,是企业出海“护航”的需求井喷。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城,深圳出口额已连续32年领跑全国。“十四五”期间,深圳外贸进出口17.4万亿元,占全国9.4%。大量外贸企业在深圳扎根,海量“出海护航”需求形成巨大服务洼地。

市场在哪里,法律服务的前哨就扎在哪里。企业需求成为吸引外国律所扎根深圳的磁石,在这里,他们能直面各类需求源头,触手可及组团出海的产业集群。

其次,来自政策试验田的先行优势。早在2014年,深圳就开展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所试点。经过十余年发展,深圳已有17家内地与港澳合伙联营律师所,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先行先试的基因,让政策高地成为专业服务的高地。近年来,深圳还开展了中外律师所联营试点、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从准入许可到联营探索,再到业务拓展,深圳为国际律所铺就了一条完整的制度通路。

再者,源自大湾区核心枢纽的辐射力吸引。深圳坐拥独特区位:左手挽香港国际法律枢纽,右手牵珠三角世界工厂。大湾区构建起了覆盖8600万人口、GDP超14万亿元的超级市场腹地。对国际律所而言,落子深圳即意味着抢占大湾区核心支点,有望辐射整个区域经济版图。

“组合拳”密集出台

筑巢引凤扎根特区

深圳提供了哪些支持,筑巢引凤,以招来外国律所扎根鹏城?

政策体系是坚实的基座。深圳先后出台实施方案,推动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并印发律师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系列实施细则,对高水平涉外律师人才和律师所实施精准激励,对企业到境外投资给予法律服务方面的资金支持,真金白银引凤筑巢。

相关改革刀刃直指制度堵点。粤港澳合伙联营试点催生17家联营所,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中外律所联营试点推动前海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港澳律师大湾区执业试点吸纳324名港澳律师在深圳执业,总数占据全省近六成。

人才与机构双轨协同赋能。深圳打造“一团四库”人才矩阵,遴选涉外法治服务团106人,领军人才库、新锐人才库903人,海外应诉专家库54人,汇聚高端法律精锐;机构培育则坚持“分类生长”,2家律所跻身全国“单体千人所俱乐部”,占据全国1/3数量,8家入选深圳总部企业,31家获评专精特新律所。平台建设同步发力,让市场既育“参天大树”,也护“生态多样性”。

当下,外国律所扎根深圳所带来的“鲶鱼效应”,正逐步刺激本土法律服务市场,跨境并购、反制裁诉讼等高端业务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近期,来自深圳的盛唐律师所代理的全国首宗反外国制裁法诉讼案,帮助被美制裁企业追回近亿元货款,相关案例被写入2025年最高法工作报告,更彰显了深圳律师的专业实力。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律所扎根深圳,国际规则与本地实践深度互鉴,企业“走出去”的路障正在被逐步扫除。

外国律所用脚步投票,落子鹏城,是深圳法律服务业国际化进程的生动注脚。从市场磁力、制度创新到生态重构,深圳以开放姿态打造国际法律服务的“中国窗口”。期待深圳进一步打通法律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渠道,发挥涉外律师专业优势,护航更多企业“稳健出海”。

南方+记者 曾子航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