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上巷村的绿美“致富经”

作者 董有逸 2025-08-14 13:43

8月由夏转秋,凉瓜已过上市旺季。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的杜阮镇上巷村,却依旧一派繁忙景象。田间地头,村干部、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另一种“土特产”——凤眼果。

凤眼果主题公园。 熊毅 摄

凤眼果主题公园。 熊毅 摄

凉瓜、凤眼果都是上巷村的传统农作物。这些年,通过支部带头、规模种植、统一销售,村里种植的凉瓜逐渐闯出了名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斤价格涨至16元,两年间带动村集体经济翻了一番。

凉瓜“致富经”让村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也启发人们打开“脑洞”:如何把凤眼果产业也发展起来?

说干就干。去年以来,上巷村抢抓全省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的机遇,因地制宜种植本土经济树种凤眼果树,既植绿添绿扮靓乡村,也壮大产业增收致富。如今,以上巷村为核心的凤眼果经济林带,规模已达300多亩。如今,去年种下的果树迎来了丰收,预计年产量可达上万斤。

数千棵凤眼果树苗“进村”

在上巷村,风眼果是村民们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

凤眼果兼具药食两用价值,既可药用健脾胃,也可烹饪增香提味。上巷村有“前龙后凤”的传统,村民在自家门前种植龙眼、后院种植凤眼果。都是自家种自家吃,剩下的到市场摆个地摊卖。

凤眼果兼具药食两用价值。 南方+记者郑琦 摄

凤眼果兼具药食两用价值。 南方+记者郑琦 摄

“种植规模小,值不了几个钱。”如何把做大凉瓜产业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凤眼果产业上,成了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常常思考的问题。

2024年,广东省启动实施乡村绿化三年行动,加快建设绿美乡村。黄梅芳反应很快,意识到大规模种植凤眼果的时机到了:“村里一些山头、山边还有闲置地,可以拿来种植凤眼果树。”

争取市区镇资源下沉,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动员企业认捐认种……去年,上巷村党群携手种下了4000多棵凤眼果新树苗,打造出“党建致富林”“劳模工匠林”等数片主题林,建成了凤眼果主题公园。

不仅如此,村里还由党员带头挂牌认养,推行积分制,动员村民参与进来,组建护绿志愿队,一起做好新种苗木的日常管护。

“我们计划盘活各处闲置山林地,分三期打造180多亩凤眼果产业林、新种上万棵凤眼果树苗。”黄梅芳介绍,今年春季,村里继续联动各方力量,新种了2000多棵凤眼果树苗。

种好树,优质的树苗是关键。为此,上巷村还动员有种植经验的“土专家”组成育苗小组,利用本村优质的凤眼果母树,开展扦插育苗试验,降低市场采购成本。

进展比村民想象的还要顺利。据粗略统计,至今上巷村已试种自育苗3000多棵。

上市首周订单超过2000斤

立秋已至,岭南大地依然蒸腾着蓬勃生机。眼前,正是凤眼果的成熟季。

走进上巷村凤眼果产业林,布满枝头的红色果荚已裂开,露出黑色的果仁,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剥壳,送到村委会打包装箱、集中出货。

进入凤眼果成熟季,村民正忙着采摘剥壳。 通讯员供图

进入凤眼果成熟季,村民正忙着采摘剥壳。 通讯员供图

有了凉瓜统一收货、统一挑选、统一代销、统一结算的成功经验,规模种植、产量上来后的凤眼果,很快便打开了销路。

“上市首周订单已超2000斤,多是周边城市的餐饮、商超下的单。”黄梅芳说,最近供销两旺,新树单株产量约10斤、树龄较长的达300斤,不去皮的凤眼果每斤价格约15元,去皮的每斤能卖到30—35元不等。

这段时间,由于忙不过来,村党支部还组织大学生、妇女村民前来帮忙,去皮、分拣、称重、装箱,然后通过快递销往各地。

除了直接销售,部分凤眼果送往了上巷富民工坊,用于加工制作凤眼果酥、凤眼果蛋挞、凤眼果冰淇淋等特色甜品,供市民游客进村选购品尝。凉瓜、凤眼果等甜品茶饮持续出新,也让这个乡村工坊的生意越做越大,单日营业额最高超3000元。

上巷村推出凤眼果主题菜式。 南方+记者郑琦 摄

上巷村推出凤眼果主题菜式。 南方+记者郑琦 摄

这个暑期,村里启动了“一店一菜”美食活动,与周边20多家餐馆农庄合作,推出一系列凤眼果主题菜式;还把凤眼果主题公园、产业林纳入了凉瓜乡村研学路线,开展采摘、写生、美食制作等亲子体验活动。

“随着这两三年的持续扩种,以及树龄增长带来的产量提升,未来凤眼果将大量上市,我们正围绕深加工着手规划,年内计划建成第三期的富民工厂,研发凤眼果茶、即食菜品以及干果、果壳工艺品等,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对于凤眼果的发展前景,黄梅芳还有很多想法。

携手邻村打造“连片经济带”

今年来,上巷村与主干道杜阮南路沿线的杜臂村、杜阮村联合起来,整合资源、多方筹资,新种7700余棵凤眼果树苗,串点成线打造300多亩的凤眼果产业林、1.75公里长的凤眼果经济林带。

“在提升绿美质量的同时,我们也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推动由绿及美、由美及富。”黄梅芳说,除了连片植绿,上巷村还坚持见缝插绿,发动村民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栽花植绿,在巷道转角打造“四小园”,改造村里口袋公园,以小美庭院串起大美乡村。

上巷村开展凤眼果亲子研学活动。 通讯员供图

上巷村开展凤眼果亲子研学活动。 通讯员供图

上巷村还每月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党员村民开展清洁打扫。去年,该村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特色村。

“今年,我们在村里拿了100亩地,计划开发一个集农事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当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投资的信心也更足了。

好戏还在后头。围绕凤眼果经济林带,以上巷村为首的周边几个乡村正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两个百亩的凤眼果主题文旅项目,配套种植垂榕、簕杜鹃球、紫花风铃等观赏树种5000多棵,整体规划打造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除了凉瓜,我们的凤眼果也很不错的,要不要试试?”如今,面对外地过来的游客,上巷村的村民们总会发出热情邀约。显然,连片种植的300多亩凤眼果产业林,已成为上巷村发展绿美经济的“新名片”。

南方+记者 董有逸 通讯员 黄晓东 刘思宇

编辑 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