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在区委教育工委的号召下,“霞山区教育系统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突击队”集结。全区100名党员教职工化身防疫尖兵,连日来顶着高温酷暑深入千家万户,用脚步丈量街巷,用温情连接民心,将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截至8月13日,教育系统防疫突击队共出动500人次,完成楼栋排查约300栋,累计入户2000余户,排查积水垃圾500余处,清理消杀6000多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
闻令而动:党建引领吹响“集结号”
“各校党组织要迅速行动,倡导党员教职工加入疫情防控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筑牢防疫屏障!”8月8日晚,霞山区教育局的紧急通知传至辖区每所学校。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迅速响应。短短一个小时,一支由100名政治素质硬、责任意识强的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突击队快速组建完成,从普通教师到学校书记,从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教师到教龄30年的老党员,这些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共同守护着霞山区居民的健康安全。
“每天看着周围的同志汗流浃背仍奔波在为群众服务的路上,我为自己也是一名党员而自豪。”湛江市第三十小学教师黄嘉欣的心声,道出了突击队全体队员的共同信念。翻开连日来突击队签名表,密密麻麻的签名背后,是教育工作者“疫不容辞”的担当。“必须支持,必须全力以赴。”中共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委员会书记段钦表示,接到号召后,学校党员教师主动调整暑期安排,有的推掉家庭旅行,有的暂停探亲计划。正如霞山区委教育工委在部署会上强调的:“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将其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引导教师以高度责任感担当作为。”这股红色力量迅速凝聚,从校园延伸至社区,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中坚力量。
入户走心:用温暖化解隔阂织密社区“防护网”
“您好,我们是社区的防疫志愿者,来做个健康登记,顺便看看家里有没有积水,给您送点驱蚊用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阮永香每次上门,都会先露出微笑,用温和的话语消除居民的戒备。在走访一位独居阿姨家时,阿姨坦言自己眼神不好,阳台花盆托盘早已积了水。阮永香二话不说,蹲身倒掉积水,将花盆挪至避雨处,又对角落进行了消杀,临走时特意叮嘱:“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5点到7点是统一消杀时间,记得关好门窗。要是感觉关节痛、发烧了,随时给社区打电话,也可以联系我们。”阿姨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你们比自家孩子想得还周到!”
这样的温情互动,每天都在霞山村的街巷里上演。突击队队员们深知,入户排查不只是“查”,更是“连”——既要查清隐患,更要连起民心。湛江市第四中学科组长徐文聪总结出“三步沟通法”:先亮身份递物资,再拉家常问健康,最后讲知识留联系方式。在霞山村西村排查时,他遇到一户居民不愿开门,便隔着门缝递上宣传资料:“天气热,您开门透透气,我们不进屋,就是想提醒您,这病靠蚊子传播,清了积水就少了风险,对家里孩子好!”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居民,对方主动开门配合检查。
湛江市第二十二小学教师孙悦丹在出租楼排查时,遇到几间空房紧锁,正犯难时,租户主动帮忙联系房东:“这些老师顶着大太阳奔波,都是为了我们好,我肯定得帮把手。”在租户的协助下,3间空房顺利完成排查及消杀,其中1间阳台的积水被及时清理。“从‘要我配合’到‘我要帮忙’,这个转变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孙悦丹在工作日记里写道。
同心抗疫:教育力量织密立体防控网
“霞山村东村19号有一处堆放垃圾点,已登记上报,请清理组跟进。”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学东纯校区副主任潘远文在老旧小区排查时,发现楼道堆放杂物,空调滴水形成积水,立刻拍照上传至工作群。这一“发现即上报”的机制,让防控清理组迅速响应,不久后队员便带着工具赶来,一边清理一边笑着说:“你们排查精准定位,我们清理靶向发力,完美配合。”此外,教育系统同步组建了100人的清理队伍和100人的流调队伍,与入户组形成“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入户组负责“扫雷”,清理组负责“排爆”,流调组负责“溯源”,三支队伍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高效联动。
连日来,突击队队员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啄木鸟,叩响了千家万户的门扉,细致检查每一处藏污纳垢的角落。积水容器是蚊虫的温床,他们化身清道夫,让这些隐患据点无所遁形。汗水浸透的衣衫、被蚊虫叮咬的红肿、反复上门的坚持,都化作了群众口中的一句句“辛苦了”“谢谢你们”“政府办实事、干部接地气”。潘远文感慨道:“这场防疫,就是在用耐心做针线,把群众的理解与信任,一针一线缝进了社区的健康铠甲。”
突击队的冲锋在前,只是霞山区教育系统全力投身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区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正多措并举,筑牢校园内外防疫屏障。各校严格落实健康监测、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消杀、防疫知识宣传等措施,确保留校师生安全。广大党员教师不仅主动加入突击队,更积极投身爱国卫生运动,踊跃参与防蚊灭蚊宣传教育活动。疫情发生以来,参与学校防疫工作的党员超1600人次,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的党员超1300人次。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霞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彭珠耀说,从党员教师冲锋在前,到群众协同发力,教育系统用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
此刻,教育系统的脚步仍在继续。在霞山的街头巷尾,那抹“教育蓝”与“党旗红”交织的身影,正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有一种担当,叫“教育人在”;有一种力量,叫“同心抗疫”。
撰文:林日清 杨健韬 通讯员 张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