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皮肤“泡汤”?医生提醒谨防足癣、股癣等真菌感染

广东健康头条 2025-08-07 16:43

近日来,广东连续暴雨不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广医二院”)皮肤科主任齐庆提醒,暴雨洪涝不仅带来出行困难和安全风险,潮湿、污水浸泡的环境更是多种皮肤疾病的“温床”。

为什么暴雨天皮肤更易“受伤”?

齐庆指出,暴雨后的街道积水往往混有生活污水、垃圾、化学物质甚至病原体,长时间浸泡或接触,皮肤屏障极易受损。同时,雨后空气湿度极大,皮肤难以正常“呼吸”,加上衣物鞋袜潮湿,为细菌、真菌滋生提供了绝佳条件。而经过污水刺激、摩擦,皮肤表层保护层可能被破坏,导致抵抗力降低。

“暴雨季要高度警惕皮肤问题。”齐庆介绍,大雨趟水后,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乘虚而入,钻到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丹毒和淋巴管炎等。如手脚上有破口,则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并且,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或穿着不透气的鞋袜,脚部尤其是脚趾缝皮肤发白、变软、起皱、肿胀、瘙痒、疼痛,甚至破溃、渗液,严重时可能继发感染。

另外,夏季大雨的温暖潮湿环境容易出现真菌感染,如足癣、股癣等。尤其是原有足癣的患者,很容易脚趾缝糜烂、脱屑、水疱、剧烈瘙痒等。

该如何防护?“要记住冲、涂、穿三字口诀。”齐庆提醒,一旦涉水要尽快用大量清洁的自来水彻底冲洗接触污水的皮肤,特别是双脚、小腿。冲洗擦干后,可在浸渍部位薄薄涂抹一层具有隔离和修复作用的药膏,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或抗真菌药膏。

同时,湿鞋袜是滋生真菌和细菌的“培养皿”,冲洗后要换上清洁、干燥的鞋袜和衣物。

“任何皮肤破损都要立即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齐庆特别提醒,如伤口较大、较深、污染严重或被生锈物品划伤,务必及时就医。

而有足癣、湿疹等病史的患者更需加强防护,保持患处干燥,遵医嘱用药,防止复发或加重。“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糜烂渗液、脓疱、发热,或皮疹范围扩大、瘙痒剧烈无法缓解等情况,不要自行乱用药膏,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齐庆说。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王穗子

编辑 冯颖妍 童慧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