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默 达
你能想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什么样吗?
8月14日至17日,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名“选手”汇聚于此,角逐出26个项目的冠军,创造了多项纪录。科技进步的魅力与激动人心的比赛,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
来到科技加持的“主场”,机器人选手表现得怎么样?前景又是什么模样?
(一)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不断给人惊喜。
春晚舞台上,机器人扭秧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随后又是完成前后空翻、送货跑家政、踢腿练功夫、上台打拳击、参加半程马拉松……这都是近几个月发生的新闻。



广东机器人战队摘得两金!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样“拼工业”
如今,在这场运动会大比拼中,人形机器人“能跑能跳”,能“带球过人”,能“拳打一套”,并在迎宾、分拣、搬运、清洁等场景赛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1500米赛场上,宇树H1机器人“杀疯了”——看似纤细的“大长腿”却有着惊人的耐力,上下肢的协调运动帮助其直线冲刺、弯道超越,最终包揽第一、第三名。天工Ultra机器人同样不甘示弱,百米“飞人”大战中,作为全场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的选手,它不仅没有串道跑偏,还以21.50秒的成绩(×0.8加权计算)成功夺冠。
5V5足球赛同样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本次足球赛要求机器人完全自主决策并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赛。也就是说,当它们傻傻地低头漫步时,是真的在用“眼睛”(传感器)分辨足球和对手;摔倒后利索地爬起,这样的“核心力量”连人类运动员也不具备;而每一次精妙的团队合作背后,都离不开AI算法的迭代更新。
还记得松延动力的“小顽童”吗?马拉松赛场上,它的小短腿迈得飞快;跳远赛场上,它更是稳稳落地,将金牌收入囊中。武术比赛中,PNDbotics用一套行云流水的太极诠释了何为大师风范,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网络上的它还是舞蹈圈的大神。
人形机器人在算法加持下化身“全职高手”,转战各个赛场,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
(二)
然而,在一些人眼中,这场运动会仍不尽如人意,像是“玩具总动员”。
比如,本该最有血性的自由搏击赛场,却充满了“人情世故”。机器人你一拳、我一脚,好像是在跳双人华尔兹;而360董事长周鸿祎更是“不讲武德”亲自上场,三两下便让机器人选手招架不住;最滑稽的一幕发生在1/4决赛中,当胜方“小红”举起双臂和观众一同庆祝时,败方“小粉”明显不服气还在出拳,随后更是一屁股坐在台上耍起“无赖”。
还有,机器人摔倒的情况频繁出现在各种项目中——跳高跳远自不必说,跑步“太累”也情有可原,但在武术、体操等设定好程序的表演中,甚至是在迎宾、分拣等场景赛中,偶尔也会出故障、“闹情绪”,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最多的吐槽则来自径赛——“上场靠人扶,下场靠‘轮椅’,跑在前面的那几台,仍然离不开遥控器”。网友的吐槽不无道理,若机器人仍要人来操作,确实像是大号的遥控玩具,距离实际应用仍有距离。
但话又说回来,谁又不是玩着玩具长大的呢?在机器人背后,有大学生、有工程师、有企业家也有投资人,当他们首次接触这项新生事物时,当他们拧紧第一颗螺丝、第一次调试引擎、第一次抚摸它们冰冷的外壳时,不也怀着得到心爱玩具的喜悦吗?从“铁盒子”到飞驰的汽车,从“大柜子”到笔记本电脑,从“橡皮泥”到可塑性材料……它们都有丑小鸭变天鹅的那一天。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玩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运动会是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压轴项目并对外开放,会场内外人潮涌动。大人们爱看机器人矫健的身姿,孩子们则是被它们各种“出洋相”逗得哈哈大笑。
不完美的机器人,反而让许多人倍感亲切,更愿意和它一同成长。
(三)
赞叹声与质疑声此起彼伏,背后是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运动场上,许多人笃信“主场效应”,认为球迷的支持、观众的呐喊等正面反馈能显著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促进肾上腺素分泌。产业发展也是同理,高关注度、高曝光度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对于关键技术迭代、产业链生态和商业化落地都有积极作用。
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背后,正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加速构建自己的“优势主场”。不少网友感叹:“虽然技术尚不成熟,但有一点无可辩驳,这么强的工业实力,如此惊人的进步速度,这么多企业的参与,只能发生在中国。”
今年以来,除了支持政策不断加码,相关企业与行业协会举办各类博览会、运动会,分享前沿成果;探索“机器人+养老育儿、农林牧渔、工业制造”等应用方向,与相关从业者共同进步……人形机器人产业动作频频,虽然也伴有争议和质疑,但时常“刷脸”才能热度不减,勇于试错方能走得更远。
近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被问及“行业发展还需要哪些支持”。他用这样一段话作结——“保持开放的心态看待起伏,对未来抱有更大信心,就是对这个行业的最大支持。”
在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落幕之际,回味那些奋力奔跑的“钢铁之躯”,我们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别听信溢美之词而晕头转向“串了道”,即便“摔了跤”也别被质疑声打倒,不论是慢还是快,坚定向前就是胜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