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晚,在汕头潮阳录制的2025年大湾区非遗中秋晚会在电视上播出。晚会集结萨顶顶、吕方、段奥娟、奥运冠军林跃等实力唱将与运动健儿,融合英歌舞、笛套音乐、潮阳剪纸、潮剧等10余项非遗,并首创千架无人机与百人国乐团的跨界表演,展现“科技+非遗”的魅力。
这场晚会是汕头“双节”期间文旅活动的生动缩影。“双节”期间,汕头全市各景区、文化场馆和公共场所推出超200项文旅活动,涵盖非遗体验、民俗展演、文化展览、景区主题互动等,一场场文旅活动不仅展现了非遗技艺的蓬勃生机,更点燃了人们对潮汕文化深度探索的热情。
据大数据初步测算,2025年“双节”假期(10月1—8日),汕头全市共接待游客450.2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7.18%;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20.11%。
潮韵民俗,共庆团圆
2025年大湾区非遗中秋晚会开场,300名英歌表演者挥舞着英歌槌,整齐的舞步踏响地面。大屏幕上,不同英歌队的旗帜次第“升起”,诉说着这项技艺的传承故事。
作为“家己人”,晚会总导演林维桦自豪地说:“潮阳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四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大家熟知的英歌舞这些年不断走向国外,是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向外输出,让人感到骄傲。”
非遗、潮侨、团圆是这场晚会的重要主题,也是这个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汕头所准备的一系列活动的核心亮点。
中秋之夜,汕头澄海区莲华镇在盛安楼前举办的集市,以潮汕方言经典《潮声十五音》为文化内核,融合沉浸式古风市集、方言互动任务与潮语音乐演出,打造了一场可听、可感、可玩的乡音盛宴。现场不仅重现宋韵雅集、潮俗展演,更通过趣味游戏和乡音音乐会,让市民在沉浸体验中亲近方言、记住乡情。
彼时,在濠江区中海黄金海岸文旅小镇,第26届中秋潮俗烧塔赏月活动正在举行。一座高近7米,用近5万块红砖砌成“品”字形的镂空状高塔在熊熊火焰下燃烧,渐渐地烧得塔身通红;当游客泼洒盐巴助燃,一簇簇炽热的火花从塔口直奔天空,噼啪作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的寄托也随着火苗愈发炽烈。
烧塔,是潮汕地区中秋传统习俗。这一项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红火的美好愿望。
为期七天的华夏民俗文化周暨潮汕民俗文化博览会呈现了一部大型沉浸式民俗互动剧——《潮汕人的一生》。该剧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浓缩展现潮汕人生命中七个最为重要的节点,即出生、入学、出花园、金榜题名、入厝、结婚、祝寿七个人生阶段的礼仪民俗内容,生动诠释了潮汕传统习俗中蕴含的家族观念与生命哲学。
来自北方的观众闫先生动情地说:“我之前没有来过潮汕,但看完演出,仿佛在那里过完了一生,理解了什么是‘家’,什么是‘根’。”
这个文化周暨文化博览会以潮汕民俗为核心,通过非遗展示、艺术展演与沉浸式的民俗体验等,成功地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的时代活力呈现给观众。据统计,7天共吸引13万人次入场。
非遗引客,便民留客
在小公园开埠区、龙眼南路、中海黄金海岸等汕头“网红”景点,非遗表演已成为节假日的常规节目。英歌舞、舞龙舞狮、二十四节令鼓、中秋烧塔等各类潮汕民俗演出在这个假期轮番上演。
在国庆首日和中秋节,汕头市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的队员与机器人一起舞狮、跳英歌舞、打起二十四节令鼓,以百年骑楼里的“科技+非遗”文旅盛宴带给游客满满的惊喜。
从百年历史的骑楼街区到浪漫的内海湾轮渡,从香气扑鼻的美食街到热闹非凡的民俗展会,汕头以“非遗+科技”“美景+美食”的多元体验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潮味”满满的“双节”。
值得一提的是,致力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游客体验,“双节”期间,汕头公安各级交管部门便结合辖区实际,联系各镇(街)、村(社区),因地制宜设置157个临时停车场,共约17009个停车位,方便外地到汕游客和市民群众休闲出行停放车辆,确保节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政策的温度,体现在游客最真切的体验中。在小公园开埠区附近的永泰路,从福建厦门携家带口来到汕头游玩的林先生,轻松地在临时停车位上泊好了车。他感慨道:“有这些临时停车位真的挺好的,停车很方便。‘双节’期间游客很多,自驾游的人也比较多,这样对于游客来说很便利。”
在汕头澄海区,设置临时停车点这项便民措施已经成为节假日期间温暖人心的常态。无论是本地返乡的游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轻松地通过醒目、清晰的标识迅速找到这些“专属车位”。
“双节”期间,澄海共设置了37个临时停车场,开放免费停车泊位约3640个。澄海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服务是澄海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的惠民政策。在每年的春节、国庆、清明等重大节假日来临前,相关部门都会提前规划、统一设置并发布公告。“每个节假日都有相关的指示牌,每到专属节假日就会‘上岗’。”
同时,节假日期间的柔性执法模式也更加彰显这座城市的人情味。澄海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我们以‘温馨提示’代替贴罚单,对不造成交通严重堵塞、不妨碍行车安全的违停车辆,送上一份温馨提示,并致电告知车主及时将违停车辆驶离。”
南方+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