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热血志愿服务总队 社工与志愿者:坚守热血初心,践行志愿精神
国庆节到来之际,深圳市宝安区海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石岩街道社工、党员王道俊,积极响应深圳市宝安区热血服务总队石岩街道大队的号召,放弃休假投身“热血志愿庆国庆”无偿献血活动。清晨8点,他便抵达献血点,耐心引导市民填表、解答疑问。为激发市民献血热情,他主动链接社会资源,协调到20箱纯牛奶和20盒月饼,回馈给每一位献血者。一位年轻母亲献血后接过月饼时感动地说:“国庆献血本是一份心意,没想到还有温暖回馈。”王道俊笑着回应:“每一份热血都是生命的礼物,我们都在用微光点亮家国。”短短一天,活动吸近引百人参与,献血量超2万毫升。
王道俊(右一) 受访者 供图
王道俊(右一) 受访者 供图
同样在福永街道热血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刘叶青带领的“志愿红”用热血为国庆添彩,温暖了鹏城。10月2日至3日,福永街道的无偿献血活动在刘叶青的组织下有序展开。作为志愿者,他清晨6点就到现场布置,协调物资、引导人流,声音沙哑仍坚持鼓励每一位献血者。“献出一滴血,传递一份爱”,他反复念叨这句话,眼神坚定。两天里,近百名市民挽袖献血,现场暖流涌动。志愿者们也被他的执着感染,互相打气坚持服务。这样的志愿服务场景正是城市文明的真实写照。
深圳市宝安区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沙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 叶洪:有一种团圆,叫做“确认您一切安好”
今年的“双节”,我在社区岗位上度过。作为一名专业社工,我的工作重心是为社区的几位服务对象做好节前关怀与安全排查。
“双节”期间,我走访了社区的董叔和一位常年卧病在床的青年。在董叔家,我们一边检查门窗、排查用电安全隐患,一边唠着家常,还关切地询问他孩子何时回家。看着董叔眼中对团圆的期盼,我深感责任重大。于我而言,“团圆”不仅是佳节聚餐,更是用专业服务守护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平安与安心——确认他们起居安全,承诺后续协助办理残疾证,让每个需要关怀的家庭都能安稳过节。这份节前的牵挂与落实,便是社工赋予“团圆”最踏实的内涵。
西乡街道固兴社区社工 冯华娇:跨过门槛,将温暖送进独居老人“心坎”
今年双节我和一位82岁的独居老人曾奶奶家过,上午9点我们就上门慰问了,帮她量完血压后,她摸着我的脸说:“孩子,你来了,节就到了”。我帮她把月饼切成小块,她咬第一口就笑得露出了缺失的牙齿。那一刻,我知道“被需要”的重要性,也是给独居老人带去团圆的意义。我心中的团圆,就是把独居老人的门铃按成月亮,只要他们一开门,就不让孤单留在屋里。
西乡街道共乐社区社工 朱艳红:让社区“大家”安心,让“共乐”名副其实
今年双节还在深圳共乐社区过,走访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他们送去节日慰问和祝福。我们还组织开展中秋游园活动,希望能让居民们热热闹闹过个节。之前走访一位独居奶奶,她拉着我的手说“有人惦记真幸福”,那一刻特别触动,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我心中的团圆不仅是“小家”的团聚,更是社区“大家”的安心,是居民有事能找到我们,特殊群体有需求时我们能及时帮上忙,让共乐社区成为居民心中有温度的“大家庭”,这就是我心中的团圆。
朱艳红(左一) 受访者 供图
朱艳红(左一) 受访者 供图
福海街道稔田社区80岁长者志愿者 丁楚林:用志愿服务传递温暖,让团圆更有“人情味”
今年双节我就在深圳,和家人过,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过。我从2014年加入志愿队,到现在成为一名领队,80岁了还能带领大家在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发挥作用,我感到特别光荣和快乐。节日期间,我计划和志愿者伙伴们一起,为这个城市的群众送上温暖,看到他们的笑容,我心里也暖洋洋的。我心中的团圆,就是和家人孩子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而服务大家、传递温暖,则是一种更温暖的“团圆”。现在,我先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这座城市的团圆变得更有人情味。
丁楚林(前排第一位) 受访者 供图
丁楚林(前排第一位) 受访者 供图
西乡街道劳动社区志愿者 邓桂莲:用陪伴做礼物,将温暖留心间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会留几天在社区。假期里,只要有空,我就去孤寡老人家中,帮他们打扫房间,陪他们唠家常,还和他们分食月饼,共庆佳节。看到老人们洋溢的笑容,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我心里格外踏实温暖,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很幸福。对我来说,社区是节日里的“阵地”,能为老人们送温暖,比去任何地方游玩都有意义。团圆不只是家人相聚,更在“有人惦记、有人陪伴”。我们志愿者能让老人不孤单,而守护这份温暖,对我们而言就是团圆。
邓桂莲(中) 受访者 供图
邓桂莲(中) 受访者 供图
撰文:胡百卉 张晓婷 刘雨欣 罗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