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0份“东莞最治愈的月饼”派送完毕,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文明办指导,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联合南方+主办的2025年中秋线上互动答题活动圆满收官。
这场以“不‘七’而遇心‘屿’君行”为主题的活动,不仅让“东莞最治愈的月饼”走进市民生活,更以答题为桥,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科普暖意绵长。
不止答题,
心理健康只是知多D
本次活动答题页面阅读量超63万,共设置20道心理健康知识题,从市民答题数据来看,有的市民一次满分通过,也有不少市民通过反复刷题实现满分,但仍有5道题答错率居高不下,集中反映了大众对心理健康认知的常见误区: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当经常表扬孩子聪明”(错误率超40%)。素材中明确解析:空洞的“聪明”表扬易助长孩子自恋倾向,反而“你解题时很专注”这类具体行为表扬,更能帮孩子建立“努力可改变结果”的成就感。多数参与者误将“表扬”等同于“夸天赋”,忽视了“过程肯定”的重要性。
“睡前少量饮酒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错误率近35%)。不少市民受“酒精助眠”传统认知影响,却忽略了酒精的核心危害——虽能加速入睡,却会抑制深度睡眠,导致夜间多梦、早醒,长期还可能形成酒精依赖。这一误区也折射出大众对“科学睡眠”的认知不足。
“晚上失眠的人,白天应该多补觉”(错误率约30%)。答题数据显示,超过三成参与者不了解“昼夜节律”的重要性:白天补觉会进一步打乱生物钟,加剧夜间失眠。正确做法应是固定起床时间、午睡不超过30分钟,这也成为本次活动科普的重点内容之一。
“大部分精神心理异常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遗传”(错误率28%)。素材中强调:遗传因素影响精神病风险(如精神分裂症遗传率仅25-48%),但环境压力、社会支持等同样关键。多数答错者过度归因“遗传”,忽视了自身可干预的环境变量。
“焦虑不安等情绪有害无利”(错误率25%)。大众对“焦虑”的认知多停留在“负面情绪”,却忽略了“适度焦虑”的积极意义——如考前焦虑能提升专注力、促进复习,只有长期过度焦虑才会损害健康。
从整体答题情况来看,市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呈现“基础认知扎实、细节误区待补”的特点。大众虽知晓“心理健康重要”,但在“具体怎么做”(如科学育儿、睡眠调节、情绪管理)上仍存在盲区;此外,对“精神疾病治疗”的认知也需深化,譬如,有近20%参与者误信“网上心理问卷可诊断疾病”,忽视了临床医生评估的必要性。
不止月饼
更是精神卫生的“温暖符号”
本次活动的核心载体——“东莞最治愈的月饼”,融合了“科普内涵、文化疗愈、专属特色”的创新产物。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月饼在社交媒体上火热出圈,“东莞最治愈的月饼”在学习的基础上,以精神卫生科普载体,融入“友能量”,主打文化疗愈。在视觉设计上,吉祥物“小七”的萌系形象降低精神疾病距离感,“心屿月”主题图案,配色柔和,蓝白为主传递平静感。
打开月饼满是惊喜。每个月饼包装附带心理健康小贴士:“深度吸气吧,焦虑怕‘痒’”“心情有触角,专找开心下手”“我祝我心,有求必应”“要好好打扮,让心情可爱”……市民在品尝月饼时,也能潜移默化接收精神卫生知识,真正实现“一口月饼,一份心安”。
自9月25日月饼开始派送以来,主办方收到大量市民反馈,字里行间满是喜悦与认可,更形成了“个人受益—家庭分享—社群传播”的涟漪效果。
“靠自己答题赢的月饼,吃着更甜!”成为高频反馈。有市民表示,为了赢月饼反复刷题,不仅纠正了“睡前喝酒助眠”的老习惯,还把“运动抗焦虑”的知识分享给家人。
不少市民在朋友圈晒出月饼与答题满分截图,配文“东莞最治愈的中秋礼物,你也来学心理健康知识吧”,带动更多未参与活动的人主动查询心理健康资料,将活动影响力从“参与者”延伸到“围观者”。
这场持续近10天的“中秋心屿月”活动,不仅是一次节日互动,更是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践行“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和东莞市全域文明建设行动,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2000份月饼是载体,传递的是“友能量”;20道答题是桥梁,连接的是“心理健康认知”。
近3年来,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始终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公益、温暖、关爱品牌打造的全过程,每一项服务设计都精准对接患者的身心需求,让医疗服务延伸到情感慰藉与生活关怀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音乐处方”、月饼处方、麻将处方,还是园艺体验、博物馆疗愈都有出圈出彩的地方。这些看似“出圈”的服务,本质上都是医院对患者需求的细致回应——从生理适配到心理疏导,从个人体验到家属关怀,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让患者更舒适、让家属更安心”展开。如今,越来越多患者反馈“在这里不仅能治好病,还能感受到被在乎”,家属也坦言“看到患者愿意主动参与活动、脸上有了笑容,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三年来,医院的品牌打造从未追求“表面出彩”,而是以患者和家属的真实获益为标尺,让公益温暖真正落地在每一次诊疗、每一场陪伴中。
接下来,随着市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将继续以“尚上尚善”的精神风貌,推出更多有温度、有内涵的科普活动,让“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成为东莞最温暖的城市底色。
撰文:郑家琪 欧雅琴
设计:钟雨晴 孙沛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