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东科技头条 2025-11-21 09:38

刚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廉玉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领航者,廉玉波不仅主导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更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他于2024年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这一中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并于202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怀揣航空梦却被“分配”的汽车专家

1987年,廉玉波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怀揣着航空梦的他却被分配到江苏仪征汽车制造厂,后来又被派往天津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与设计工作。

在天津的四年里,廉玉波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汽车理论,还自学了吉林工业大学的汽车专业教材。“毕业前五年打下的基础,一直到现在对于我来说都非常有用。”廉玉波后来评价这段经历。他从对汽车一无所知的新人,迅速成长为团队的技术骨干。

1992年起,廉玉波开始负责仪征汽车厂的技术部门,并多次前往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进修,汲取国外先进的汽车设计理念。

到了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王传福急需一位懂造车的技术总工程师,廉玉波成为不二人选。

王传福几次飞赴上海与廉玉波通宵畅谈。“别的民企老板来挖我,先谈待遇,不谈汽车。他和我谈了这么多次,只谈汽车,没有一次说过你来了以后一个月给你多少钱。”廉玉波回忆。

这种对技术的纯粹追求打动了廉玉波。2004年1月,他正式加入比亚迪,全面负责整车及关键系统设计开发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带领团队推出了比亚迪F3,开创了国产汽车自主研发的新道路。

同时,廉玉波迅速主持成立了比亚迪电动汽车研发部门,开始攻克电动汽车“三电”核心技术(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和驱动总成)。

面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世界性难题,他首创无模组刀片电池技术,成为行业标杆。他带领团队开创了以电为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颠覆了日系以油为主的技术路线。在电控系统方面,他主导构建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全产业链设计、研发与制造体系,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打破了国外对IGBT芯片的垄断。

这些技术突破推动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超427万辆,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工程科技的主要开拓者,廉玉波不仅注重技术创新,更重视人才培养。他倡导“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鼓励团队成员敢于挑战、突破自我。近年来,他领导的团队在广东科学技术奖中有不少斩获。

面对未来,廉玉波曾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就是智能化。”在他看来,电动化底盘为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开发平台,而智能化又将极大程度为电动汽车赋能。

如今,比亚迪的新一代插电式混动汽车上有一颗“AI大脑”,专门调度油电分工。堵车挪步、红绿灯起步这些费油的“脏活累活”,让稳定耐用的电机来干;发动机只负责干高速巡航这种舒服活儿,待在最省油高效的转速区里,一边驱动车辆,一边发电给电机用。

这AI还能借助导航等系统预判接下来的路况,给全车做规划——路上该烧多少油、发多少电、单位有无充电桩、啥时候充电最划算——算得比老司机还精。在高速路上,发动机转速高,车辆可以多发点电先存着;到了市区道路,发动机停工、用纯电驱动,到了单位刚好插枪充电,一点油也不浪费。

而且,每天上下班的路线、脚法轻重,AI还会“偷偷记下来”。多开几次以后,通勤熟路上哪怕不开导航,AI也能预判今天走哪条路、用啥模式最省。实测下来,配合导航自动切换最省油的行车模式,最高节油率可达18%;在熟路上不开导航,也能最多节省12%的燃油。

“技术突破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敢为人先。”这是廉玉波的信念,也是他带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真实写照。

南方+记者 钟哲

编辑 古嘉莹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