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在中山市举行。本次交流会以“迈向品质人居,共筑活力湾区”为主题,汇聚政、企、学等多方代表共商大湾区“好房子”建设,助力大湾区人居品质迈上新台阶。
如何建造更多“标杆”?这需要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交流会现场,来自政府、企业与标杆项目的代表共论“好房子”建设之道。

“好房子”建设之道交流现场。 南方+ 叶志文 摄
全省首创:“小区+房子”一体化评价
今年,中山发布《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在全省首创“小区+房子”一体化评价体系,为新建及既有住宅小区提供全周期技术规范,并在住宅隔声、空间、朝向、开裂等民生痛点问题上作了明确规定。
对于此举措的出台,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彭荣辉现场分享道:“怎么把‘好房子’具象化,率先做出‘好房子’?我们专门制定了《指引》,其中包括‘小区+房子’一体化评价体系、如何打造更舒适的住宅环境等,让购房人知道对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购买好房子,我们也对中山要有怎样的‘好房子’作出指引,希望给房地产行业探索新模式带去启发。”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彭荣辉。 南方+ 叶志文 摄
她表示,自己心目中的“好房子”一定是群众买得起、住得好的房子,不仅能解决生存需要,还要体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如果大家选择中山的好房子,那一定是你追求美好生活的极佳选择。”她现场发出邀请,欢迎大家选择中山的“好房子”。
专家建言:构建大湾区“好房子”1小时产业生态圈
无论是政策的引导,还是市场的创新,最终都需要扎实的产业和技术来支撑。
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智库工作室主任何山认为,为推动“好房子”从示范标杆转变为普遍标准,需要突破以下关键瓶颈。首先是完善机制设计,“好房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主体,需要政策、土地、财政、金融等要素协同支持。当前亟须建立有效的统筹机制,整合社会力量,打通各个环节,为全面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是破解市场接受难题。好房子建造成本通常比普通住宅高出约20%,主要源于节能材料、智能家居等投入,这与市场接受度形成突出矛盾。他建议参考新能源汽车推广经验,采取多维度激励措施:对符合标准的好房子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推行绿色金融政策,提供碳中和专项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延长贷款期限、优惠贷款利率,通过这些方式降低实际成本,同时发挥好房子保值优势,缓解市场阻力。
再次是构建完整产业体系,好房子需要节能建材、智能家居、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等技术支持,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持下,建议整合区域资源,构建1小时“好房子”产业生态圈,覆盖从上游材料到下游产品的全产业链。通过规模化发展降低成本、提升市场接受度,有望培育万亿级新市场,实现“好房子,大湾区造”的产业愿景。

“好房子”建设之道交流现场。 南方+ 叶志文 摄
代表分享:智能家居赋能“好房子”建设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标杆案例,标杆的存在不仅是对“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标准的先行诠释,也代表着大湾区“好房子”建设的趋势。
作为东莞“好房子”的代表,华润旗峰润府项目营销负责人李琦现场分享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百姓满意的“好房子”的经验做法。
李琦表示,买得放心、住得舒心、长久的房子就是好房子。为推动“好房子”建设从理念走向实践,华润置地以东莞旗峰项目为试点,在提升产品力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探索。作为东莞城市更新投运的首个落地项目,旗峰项目位于城市黄金十字轴心核心片区,依托旗峰山自然景观,构建了集住宅、商业、教育、公园等多业态于一体的综合社区。
保利粤中发展有限公司中山营销总监冯亚蓉也分享了中山“好房子”建设的经验。
冯亚蓉说:“近年来,客户对好房子的核心诉求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加关注房子的精细化空间功能,我们就在房子中设置了很多悦己空间,不仅要能住,还要住得舒服。”
在交流会召开的前一天,11月27日,中山晓轩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推出住宅4.0全景拉链门。
晓轩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皮鸿明现场分享了“好房子”的建设能够为上下游企业带来的新机遇,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好房子’建设对配套产品提出新要求,创新型企业拥有了更大的机遇,能够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十分重要。”皮鸿明认为,“门窗行业存在市场上产品千篇一律等问题,我们通过产品迭代升级,以创新破解内卷,相信未来能够在‘好房子’建设中大有可为。”
采写:南方+记者 苑世敏 杨慧荣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