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董建华
潮 头 听 涛
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南部战区《潮头听涛》,我是主播钟嘉诚。“我们扫雷舰被誉为‘海上开路先锋’,就连航母遇到咱们都要鸣笛致敬,因为‘开路先锋’是要打头阵的,就像战旗一样,一定要扛在队伍的最前面……”今晚,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 点击收听 ▾
早在新兵连那段时间,我就对扫雷舰有所耳闻,深知其吨位小、生活条件艰苦,与我“上大舰”的梦想背道而驰。4年前那个暮春的夜晚,当我真正踏上扫雷舰的甲板时,我才知道梦想破碎的声音,竟像浪花拍击船舷般细碎又清晰。
夜雨淋湿了甲板,熄灯号响起,我躺在舱内狭窄的小床上准备休息。辗转反侧之际,我突然想起还有一件湿衣服未晾,于是摸黑起身,拎着衣服前往晾衣间。谁料,刚走出房间就与夜间巡查的舰长不期而遇。
舰长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问道:“怎么还没睡?”我慌张立正,那威严的气场让我感到一丝胆怯,不敢与他对视。“晕船?”舰长接着问道,语气里多了几分关切。就这2个字,让我原本挺直的腰板瞬间弯了下来,脆弱与不适显露无遗。舰长没多说什么,拍拍我的肩膀,让我赶紧回去休息。
次日,我们便迎来了出海任务。我被安排在驾驶室,负责传达指挥员的指令和控制舰艇航速,但由于尚未通过独立值更考核,我只能在一旁观察班长操作。
海风呼啸,浪花翻滚,我渐渐感到胃里翻腾不已,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班长察觉到我的不适,向舰长请示让我返回住舱休息。然而,舰长却一口回绝:“晕船就不打仗了吗?”他提高声音说道。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让我的脸色从苍白变得通红,尴尬与羞愧交织。
就在这时,一阵突然的呕吐声打破了这尴尬的局面。我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年轻军官正倚靠在墙边,手里拿着垃圾袋剧烈呕吐。可他擦嘴的动作刚停,就立刻挺直腰板,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像一面不倒的旗。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我谢绝了班长的好意,效仿那名军官,一边拿着袋子吐,一边把自己牢牢钉在战位上。当我吐完抬起头,竟意外发现舰长眯起眼睛笑了起来。班长在一旁轻声告诉我,这样的笑容在一向严肃的舰长脸上并不多见。
舰艇一路航行,在海面上犁出一道白痕,班长给我讲了许多故事,包括那名年轻军官的故事。今年是那名年轻军官上舰第二年,每次出海他都会晕船。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申请调去大舰,这样晕船反应会轻一些,他却摇摇头说:“你知道吗?航母遇到我们扫雷舰都要鸣笛致敬,因为‘海上开路先锋’是打头阵的,就像战旗一样,要扛在队伍的最前面……”
听着听着,我眼眶有些湿润了,仿佛感受到了这艘小舰沉甸甸的分量,心中更加坚定……
后来,我从航海长口中得知一个惊人的真相:原来,那次航行本可以顺风顺水、平稳舒适,但舰长特意指示航海长设计了一条顶风破浪的航线。这是他为初来乍到的新兵们准备的一份特殊的“见面礼”——一场抗晕能力训练。只有成功收下这份“礼”,才算是舰长心中合格的兵。
后来我成为新闻报道员,借着采访的契机,和舰长聊起了当初驾驶室的那一幕。舰长依旧板着脸说:“扫雷舰吨位小更容易晕船是个问题,但连晕船都克服不了,怎么扛起‘先锋’二字?”明白了舰长的良苦用心,我会心一笑。
当然,我也没有让他失望。如今我早已能在9级海况下稳稳站立,能听着螺旋桨的轰鸣写出流畅的稿件。但每当路过码头,看见那艘斑驳的扫雷舰时,我总会想起那份特殊的“见面礼”,想起甲板上的笑容,想起那名军官说的:“先锋的旗帜,总得有人在最前面扛着……”心中便蓄满了再大风浪也无法动摇的力量。(封面设计:王亚豪)
本期主播 :钟嘉诚
南部战区发布
主编:汪尚建 编审:周自航 责编:卓玮重
实习编辑:米学超 胡环宇 米革敦 张文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