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肥胖症MDT中心建设 首个专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精准医学 2025-07-06 14:44

2025年7月4日,国内首个系统性规范肥胖症多学科诊疗中心建设的团体标准——《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肥胖症中心建设指南》(T/GDPMAA 0018—2025)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归口管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燕铭教授牵头,联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编制。

该指南针对肥胖症“单一干预难根治”的医疗痛点,从组织架构、服务流程、质量控制等6个核心维度提出了全面的技术要求,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肥胖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中心提供明确路径。

肥胖防控刻不容缓,MDT模式成破局关键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疾病。数据显示,肥胖诱发的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沉重负担。鉴于肥胖成因复杂且易复发,单一治疗手段效果有限。2024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然而,当前多学科体重管理中心建设标准不一、诊疗差异显著,亟需规范化指引。

“3+N”创新模式写入标准,打造全周期管理闭环

作为国内多学科体重管理的先行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减重中心的实践经验为该标准提供了重要支撑。该中心由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权威专家陈燕铭教授牵头,依托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胃肠外科、耳鼻咽喉科、感染科、中医科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联合15个优势学科,构建了覆盖全周期的“3+N”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体系。其中,“3”代表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心理干预三大基础模块,“N”则涵盖西药、中药、针灸、微创减重代谢手术等多元化治疗手段,并融合护理团队、中西医结合等特色服务,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诊疗及个性化减重方案。

填补五大空白,推动资源下沉

该标准系统解决了行业关键问题:一是组织架构,明确专家委员会、质控小组等5类主体的权责;二是硬件配置,规范门诊/住院/远程MDT中心的设备清单及空间标准;三是服务流程,细化三类MDT全流程操作,确保从申请到随访的闭环管理;四是质量控制,建立“效果-经济-安全”三维评估体系,纳入患者满意度、费用合理性及数据加密等硬指标;五是资源整合:要求建设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化平台,打通多学科数据壁垒。

先行者经验赋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国内多学科体重管理的先行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减重中心走出了一条特色化路径,也为此次标准的起草编制夯实了基础。陈燕铭教授表示,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肥胖诊疗进入规范化、多学科协作的新时代。未来将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三甲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让更多偏远地区患者能享受到同质化、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该标准实施后,将向全国二级以上医院推广,惠及广大肥胖患者,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动能。

有关标准详情可通过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官网查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