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讲好非遗故事。本期,为大家推出“龙门非遗说”系列推文(十四),带大家一起了解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抓酒火疗法。
抓酒火疗法
抓酒火疗法起源于龙门县平陵街道,流传于龙门县各个乡镇,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2023年,抓酒火疗法入选龙门县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岭南地区天气多雨、潮湿,易患风湿寒痹。打酒火正是通过祖先们的口口相传的传经方式,传承至今。抓酒火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病等疾病的效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
大量临床还证明:
其功效还能对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更受到患者的青睐。
打酒火疗法又称着火疗法,酒火疗法等,是指将高度高粱酒或用高度药酒点燃后,通过手指抓取酒火,在患处运用推、揉、擦等手法,借助酒火的温热、药物的渗透、推拿的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作为岭南地区民间疗法的代表,兼具驱寒止痛、温热通经、药物渗透的效果。
因打酒火注重手法,自古以来历史上打酒火的传录方式全靠口耳相传、指症传经,在各流派内部自成体系。
流传至今的抓酒火疗技艺
中医诊断病因辨证之外伤血淤,是指因跌仆、撞击、闪压、殴打、压 扎、坠堕所引起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伤处多有疼痛、肿 胀、破损、出血、骨折、脱血等;在诊断方法上主要采用望、闻、问、切、触诊来辨别疾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