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春市圭岗镇,有一种原生态食材——蒲竹笋。它生长在西山一带的深山之间,遇到雨水充足的年份更是盛产。
蒲竹笋与市面上常见的甜竹笋截然不同。甜竹笋体型粗壮,一条往往重达4—5斤,纤维感较强。而蒲竹笋则体型细长,一般只有拇指粗,巴掌长,每斤约10条,看起来更为精致。它的口感更为独特,甜而爽口,微脆中带着软糯,令人回味无穷。
清晨,采笋人便踏入了深山,他们精心挑选那些高度约30厘米的鲜嫩竹笋,一次采摘便可收获50—60斤,再行初加工。去掉竹壳和根部较硬的部分,只留下最嫩的部分。
采笋人采摘回来的蒲竹笋经过削皮后,用柴火大锅清水煮透,初步去除竹笋中的草酸,再手工一丝一丝地撕开,泡在水中继续去除涩味。这一道道繁琐的工序,凝聚了采笋人的匠心,也成就了市面上的半成品。蒲竹笋运到镇上市场卖给商贩,最贵的时候每斤可以卖到7元。
此外,村民也会留出一些自己家吃。蒲竹笋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常做的菜是竹笋炒韭菜,或者笋炒五花肉等,吃出竹笋的原汁原味。当地人认为竹子比较清凉,因此也会佐以胡椒粉、花生油清炒,这样炒出来的蒲竹笋原汁原味,满口都是鲜嫩的味道。
而在酒店或村宴上,厨师则更加讲究,他们会搭配上应季的韭黄、胡萝卜丝、腊肉一起炒制。腊肉的油脂浸润了蒲竹笋,使得菜品更加甘润可口,口感层次丰富,咸鲜味更加突出。
圭岗镇素有“西山竹秀”的美誉,竹子在这里不仅是美食的来源,更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过去,当地人用竹子制作竹篓、扁担、鸡笼等生活用器。随着社会的发展,竹子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牙签制作等。不同种类的竹子也有着不同的用途,例如麻竹适用于做竹排,单竹适合做竹器,而蒲竹笋则更适合用于制作美食。
在漫长的岁月中,竹子与圭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蒲竹笋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承载着圭岗人的记忆与情感,那一条条鲜嫩的蒲竹笋便成了圭岗人心中的家乡味道。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李树玲 曹盘峰 孙俐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