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青少年脱离校园监管的时间增多,面临的安全风险也随之上升。为帮助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性侵、校园欺凌、网络侵害、毒品侵害等多类威胁,下面这份未成年人防侵害指南请收藏,熟读于心!
未成年人防侵害指南
预防性侵害篇
●如何预防性侵害
家长防范很重要
侥幸心理不可有。不止女孩,男孩也要做好防范。家长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帮助孩子远离危险。
孩子教育不可少
隐私部位不能碰。教会孩子认识自身隐私部位,衣服背心、裤衩遮盖的部位不许别人看、不许别人触摸、不许别人拍照。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尊重他人的身体界限,不随意触摸他人的隐私部位。
减少危险是关键
结伴而行不落单。外出尽量结伴而行,选择安全路线,不去荒僻的野外或酒吧、KTV、歌舞厅等不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独自乘坐网约车、出租车时,上车前要将车牌号、行车路线等信息发给家人,途中随时发送自己的位置。
安全距离要保持。与他人交往,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单独与他人在封闭、无人的环境中会面。独自在家时,关好门,拒绝陌生人进屋,熟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包括邻居、父母的朋友等。
小恩小惠不能要。外出不与陌生人搭腔,不接受他人的食物、饮料或者财物,防止掉入坏人设下的圈套。
网络交友要小心。不随意在网络上发布个人身份、照片、位置等隐私信息,不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结交陌生人,拒绝和网友私下见面。不浏览、关注低俗色情内容的账号、群组,不玩含有色情、暴力等元素的网络游戏,不接收他人发来的涉黄信息,不发送自己的隐私照片、视频。
●遭遇性侵害怎么办
机智应对。要沉着冷静,学会“说不、会跑、会骗、会记”。
说不 可以大喊:“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这样做是违法的!”。
会跑 在公共场所时跑向人多的地方,向父母或者周围的人求助,也可以及时拨打110报警,让警方或家长知晓自己面临危险的地点,发出求救信号。
会骗 可以编理由骗侵害者,想办法逃跑。
会记 记住侵害者的年龄、体貌等特征。
保留证据。若不幸遭遇性侵害,要留存证据,不擅自洗澡、洗衣物、收拾房间、扔东西等。若是熟人作案,要保留好通话、通信记录。若是对方事后威胁、收买等,也要留下相关证据。
勇于求助。不要为坏人保守秘密而独自承担伤害,一定要向父母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求助。
配合调查。如实向公安机关陈述案情,不隐瞒、不夸大、不做虚假陈述。
及时就医。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到正规医院检查身体并对应诊疗。
调整心态。多和信任的家人、朋友交流,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不要觉得是自己的错,也不要看不起自己。
预防校园欺凌篇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掌握社交技巧。教育孩子谨慎交友,不与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对待,不采用过激方式解决矛盾。
学会管理财物。不显露、不炫耀自己的财物,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到学校。
加强自我保护。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尽量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对抗,必要时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和法律的保护。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现场机智自保。沉着应对,尽量拖延时间,借机呼救或逃脱,必要时可放弃财物;与施暴者力量相当的时候,不要一味妥协,可严词喝止,警示对方,进行正当防卫。
事后坚决报告。被施暴后不要忍气吞声,不要“以暴制暴、逞强斗狠”,要及时告诉父母和老师,并通过法律途径让欺凌者受到相应惩罚。
家长及时干预。孩子遭遇校园暴力后,家长应首先表现出关心和信任,冷静了解情况,和学校、警察一起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孩子与施暴者再单独接触,并为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预防网络侵害篇
●如何预防网络侵害
增强辨别能力。提前向孩子普及相关知识,帮助孩子认识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危害性。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和其他不安全不健康的网络行为等。
网络欺凌的常见形式:语言暴力、个人信息“起底”、集体抵制、肖像侮辱、诽谤等。
网络诈骗常见形式:裸贷、童星招募、游戏充值、网络兼职等。
提高防范意识。告诉孩子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泄露个人和家庭信息,以及私密照片视频。不要将电话卡、银行卡、QQ号、微信号等出租、借用给他人,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避免孩子接触不正规、高风险的网站及APP,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遇到网络侵害怎么办
加强关心关爱。给孩子足够的爱和信任,让孩子放下对家长的警惕,大胆道出原委,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及时科学沟通。告诉孩子有任何疑惑和困难都可以向父母寻求帮助。
开展心理疏导。和专业人士一起帮助孩子重塑健康心理。
拿起法律武器。及时报案,运用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惩治不法分子。
预防毒品侵害篇
●如何预防毒品侵害
做到“四个牢记”
牢记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牢记 吸毒容易成瘾,并很难戒断。
牢记 毒品害己、害人、害家、害国。
牢记 吸毒贩毒是违法犯罪行为,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认清毒品伪装。新型毒品伪装性极强,常被制作包装成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模样,如“邮票”"跳跳糖”“奶茶粉"“可乐”“糖果”“上头电子烟”等,不要怀猎奇心理,跟风尝试。
抵制“刺激”诱惑。不盲目追求刺激,对陌生人的邀请要保持警惕,尤其是那些声称某种药物能带来某种特殊体验的诱导。
警惕娱乐场所。 如果去了KTV、酒吧、迪厅等治安复杂的场所,请记住以下几点:
尽量不要单独一人前往。
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饮料、茶、零食。
饮用瓶盖密封完好的正规饮料,并亲自打开。
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饮料,不给他人作案留有可乘之机。
●被胁迫吸毒怎么办
冷静应对,机智逃离。寻找机会,趁犯罪分子不注意时逃离或者在有人经过时大声呼救求助。
及时求助,保障安全。逃离后要马上向父母、老师或警察求助,通过他们的帮助,第一时间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并远离强迫你吸毒的人群。如果被迫吸毒,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人或老师并报警。若吸毒情况特殊或有身体不适,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诊疗。
安全无小事,预防靠全员。
孩子不仅是祖国的花朵,
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
让青春远离阴霾,向阳生长!
来源:东莞市公安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