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专题内容
近日,清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录取结果正式发布,惠州市第一中学(下称“惠州一中”)的考生周梓铭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和校测综合素质表现,拿到了清华园的“入场券”。
畅想不久后的大学生活,周梓铭希望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未来大家能够一起深造或者工作。
每天早自习早到40分钟
从小到大,周梓铭都是班上的好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年中考,他以全市前十名的成绩,如愿以偿进入惠州一中学习。
“我觉得我有一点天赋,但我能取得这个中、高考成绩,努力更重要一点。”就像周梓铭所说,他确实是一名既有天赋、又肯努力的学生。
周梓铭。
周梓铭。
在保证正常休息的前提下,周梓铭每天早上6点就会进教室学习,这比学校规定的早自习时间提前了40分钟。这段“早到的时间”里,他一般会用来学习化学和生物两门学科。“这两科知识点比较多,适合在这个时间去背去记。”他说。
这样日复一日坚持和努力的背后,是周梓铭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期许。“一方面,我想考一个好成绩,所以就想认真学好;另一方面,我对高中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很感兴趣。”周梓铭说,这些再加上一点好胜心,让他学习动力满满。
数学习惯提前预习
数学是周梓铭最喜欢的科目,也是他最有学习心得体会的。
“我比较喜欢超前学习,提前预习后面的知识。”周梓铭说,他会提前自学课本,并且找一些配套习题进行课后练习。通过预习的方式,他上课听老师讲课更清楚重难点在哪里,便可以有的放矢地分配精力。
按周梓铭的经验,数学学习可以刷题,但不能刷太多,也不能盲目刷。“要刷高质量的题,要多从中总结。”他觉得,现在高考有反套路趋势,除了多做真题,多刷新的题也是有帮助的。
除了在学校学习,周梓铭也会利用周末时间拓展数学知识。“因为我喜欢数学,父母也支持我多花时间钻研数学,他们还会找一些数学拓展类的网课资源给我看。”他说。
在周梓铭看来,父母在学习上给了他很大自由,也非常尊重他的想法。成长至今,他从来没上过补习班,也没上过兴趣班。
“不过,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经验,我不知道有没有普适性。”周梓铭补充道。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