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音”,与您准时相约。
起跳,翻腾,转体,入水。
11月7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双人10米台决赛,30岁的陈艾森完成了他在全运会赛场上的“最后一舞”。那个曾闪耀里约奥运的跳水天才,如今双手缠着白色绷带,在完成难度3.6的5255B动作后,高举双臂,面向观众深深鞠躬。
“做一个谢幕。”他说得云淡风轻,却让无数人湿了眼眶。

陈艾森作为运动员代表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宣誓。图源新华社
01
一鸣惊人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在10米台上优雅翻腾的“老将”,曾经是个“怕水”的孩子。7岁时,因手臂脱臼从体操转练跳水,小时候的陈艾森,为了克服对水的恐惧,光是游泳就学习了很久,“那时只要听到说去游泳馆,我就扒着家门,说我不要出去”。第一次站上10米台,他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都是被教练扔下去的”。
就是这样一位怕水的“广州仔”,后来成为了中国跳水的传奇。
时间拨回2016年的里约,那个让陈艾森一夜成名的夏天。年仅21岁的他,一举夺得男子双人10米台、男子单人10米台双料冠军,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在男子跳台同时收获单人和双人金牌的运动员。那一刻,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笑容灿烂的广东小伙。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跳水男子十米跳台决赛,中国选手陈艾森夺得冠军。图源新华社
辉煌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
陈艾森有个外号叫“拖拉机”,广东跳水队前总教练吴国村评价他“平时动作不够紧凑,总是慢半拍”。然而,这个看似随性慵懒的年轻人,训练中却有着惊人的“犟脾气”。
“一个动作跳不好就不想换,一直跳。有时候教练说够了,再跳就要受伤了,我不听,还是想去把它跳好。”这份执着,是他成功的密码,也是他满身伤病的根源。
02
陷入低谷
2018年,正信心满满展望下一个奥运周期的陈艾森,意外遭遇了伤病的袭击。此后在整个2019年,陈艾森几乎都被伤病的阴影所笼罩,退役的想法涌上陈艾森的心头。
对于运动员而言,状态起伏大约是必经之路。陈艾森却感叹,几乎没见过像自己一样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运动员。“人家都是往上走的,就我一个人往下掉,那我要不就不待在这了。”
让陈艾森颇为感动的是,无论是教练还是运动员,都在鼓励他、带着他前进。于是,他尝试拾起信心,在每日完成基础训练后,选择私下加练,恢复体能。2020年,持续性的治疗与针对性训练终于见效。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陈艾森只参加了男子双人10米台比赛,他搭档曹缘在第四跳出现失误,最终遗憾摘银。当曹缘深感内疚、直说“对不起森哥”时,陈艾森拍着曹缘的肩膀安慰道:“这就是比赛的一部分。”

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双人十米跳台决赛,曹缘/陈艾森获得亚军。图源新华社
03
新老传承
从14岁初登全运会舞台的少年,到第五次参加全运会的30岁老将,陈艾森共收获了7枚全运会跳水金牌。但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损耗,让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愈发艰难。
“相较以往的全运会,这次我感觉比较辛苦,第一是因为年龄,第二是因为恢复的时间比较短,面临的考验比较严峻。”
本届全运会,陈艾森的角色已经悄然转变。男子团体赛中,他与朱子锋组成的“老带新”组合顶住压力,拿下双人10米台第一,助广东队斩获全运跳水男团“八连冠”。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跳水男子团体赛,广东队获得冠军。图源新华社
当团队需要时,他义无反顾;当后辈需要时,他倾囊相授。
朱子锋眼中的陈艾森“很幽默”“很包容”,十分关心跳水的后辈们。而陈艾森自己则说:“我也是继承了前辈们的精神,有他们才会有我。很希望我们的后辈,也能继承前辈们的精神。”
传承,成为他职业生涯后期最重要的使命。
04
终章之“舞”
7日晚的决赛,六轮结束,陈艾森/朱子锋排名第二。这一次,拿到银牌的陈艾森坦然说“没有遗憾”。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跳水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获得亚军的广东队组合陈艾森/朱子锋与教练在颁奖仪式上庆祝。图源新华社
从2009年山东全运会的青涩少年,到2025年十五运会的从容老将,十六年光阴流转。
回顾自己的跳水生涯,陈艾森感慨道:“觉得自己的跳水生涯非常棒、非常开心、非常圆满、非常满足。我在跳水队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遇到了非常多的人,他们一路以来帮助我很多,也是我成长路上不可分割的人。”
当被问及是否退役时,他的回答令人动容:“正常来说,确实也该退役了。但如果国家需要的话,我肯定会立马恢复训练、参加比赛。”
最后一跳后的深深鞠躬,陈艾森:若国家需要,我随时可归来
那一方十米跳台,见证了陈艾森的青春、辉煌、坚持与传承。水花会有消散的时候,但那份跃入空中的勇气,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致敬陈艾森,致敬每一位为梦想拼搏的运动员!
圆满谢幕,亦为荣光,前路漫漫,皆是风景。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新华社、南方都市报、央视新闻
主播:罗媛
录制:丁薇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