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挺起产业硬脊梁

南方+  2025-11-08 08:04

11月2日,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同步举行。在深圳,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顺利完成百米传递任务。

它所握着的火炬,凝聚着独家供应商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40年的热力科技——精密增材制造工艺打造出轻巧坚固的“筋骨”,特殊耐高温涂层和无遮挡燃烧设计让火焰稳定,AI环境自适应等智能技术使圣火无惧风雨……科技之魂与艺术之美,在一支火炬上实现共生共融。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现场,第九棒火炬手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队长赵睿边跑边与路边市民挥手致意。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现场,第九棒火炬手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队长赵睿边跑边与路边市民挥手致意。

而此次火炬传递,同样也是科技创新的“试验场”: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和低空飞行器等贯穿各环节,串联各个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展现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一炬之微,映照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正以科技赋能产业,以产业支撑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新向上,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老并举夯实根基

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唯有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广东厚实的产业家底,源于一条清晰而坚定的发展路径——新老并举、协同发力。

传统产业是基本盘。“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等关乎衣食住行、支撑产业链运转的优势产业,并未在时代浪潮中退场,反而通过技术改造、设计升级和智能化转型,持续焕发新生机。

在汕头澄海区的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室内,有个手掌大的AI玩具“摩突突”。它一听到“后空翻来一个”的指令后,立刻在桌上翻起跟头,逗得众人欢笑。

“澄海正经历由AI技术引领的产业升级。传统玩具厂商不再满足于生产静态毛绒玩具和遥控小车,开始拥抱AI技术,为玩具注入‘灵魂’。”该公司总裁陈锐烽说,其推出的AI技术低成本方案成本仅20元到30元,中高端方案约100元。

当AI“芯”装进传统玩具,变化就发生了:产品从“会动”变成“会想”,工厂从“代工”迈向“智造”。这正是广东推动传统产业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的生动注脚,不丢下老本行,而是在原有根基上嫁接新技术,让旧产业长出新动能。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也在加速崛起。广东紧盯科技前沿与市场风口,努力成为新赛道的主导者、新规则的创设者。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搭载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具备了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搭载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具备了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

最近,广东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接连拿下制造业大单:智平方将向深圳慧智物联三年部署超千台机器人;优必选携手富士康云智汇推进机器人落地;星尘智能则与仙工智能合作,两年内推动上千台机器人进入制造、仓储、物流场景。

“机器人是大湾区绝佳的机会,因为这里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汇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判断,正在南粤大地变为现实。

今年以来,广东就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从关键技术攻关、优质企业培育、应用场景打造到标准体系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支持,近期更出台专项举措,推动“AI+制造”融合发展,目标直指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广东背靠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与广深数据交易所,依托强大的产业链配套,可推进大模型、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快速首发量产,同步将应用数据固化为标准规则,以制造优势牵引标准制定,实现产品先行、标准跟进、规则引领。”工信部电子五所科技与规划处副处长黄创绵说。

如今,全省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新经济增加值占1/4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

广东的实践表明,产业升级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新老共生、梯次演进的系统工程。守住基本盘,开拓新战场,才能真正挺起现代化产业的“脊梁”。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第一

优必选成为全球与最多车企合作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其机器人已在东风柳汽、吉利、奥迪一汽等产线“上岗”;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产量达140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连巴西总统卢拉也成为其车主;深企万里眼发布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关键指标位居全球第二,可用于7nm及以下制程的研发支撑……

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在湾芯展上发布自研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

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在湾芯展上发布自研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转化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

广东坚实产业家底的背后,是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良性互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前百,大湾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生动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支撑这些创新体系的,是广东连续9年位居全国首位的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申请数、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等都居全国首位。

更令人振奋的是,一批“卡脖子”技术正在被攻破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正加快走向现实,鸿蒙系统成为国内第二大操作系统,高端手术机器人、高端彩超、全身核磁共振设备等打破国外垄断或实现全球技术领先……以“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广东正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在储能领域,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加速布局实证基地,广州白云、佛山顺德等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示范项目,总规模超1600MWh。“中心建设了中试基地,可以协同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减轻中小企业投入,进一步强化广东对储能中小企业的集聚与培育能力。”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陈建福说。

目前,广东已累计建设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第一。一个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平台等为载体的创新网络,正覆盖全省产业集群,在射频芯片、QLED等高端领域不断打破国外垄断。

在广东的创新体系中,“4个90%”现象尤为突出:90%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约90%的科研人员来自企业,约90%的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源自企业。

比如,华为近十年研发累计投入超12490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更高达179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0.8%,累计全球有效授权专利15万项。“科技长跑拼的是长期的研发投入耐力。”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说。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领先”,广东正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共进,让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育树成林强主体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

坐落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美的空调泰国工厂,规模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今年产能已突破500万套,远超多数中等国家全年空调需求。在这里,品质智能体让质检精准无误、智能排产科学合理,生产节拍精准到秒,平均每6秒就有1台空调完成组装。

今年9月,该工厂获评世界经济论坛(WEF)供应链韧性“灯塔工厂”,成为我国家电行业首个海外“灯塔工厂”。

“为了更好地洞悉本土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与海外本土市场紧密协作的同时,数字化系统要做更多的模块化、服务更灵活的部署。”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张小懿说,未来,美的绿色工业将整合ToB工业解决方案对外输出,在更多海外市场复制“灯塔模式”,以中国智造推动全球产业升级。

现代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所在。广东有2000多万户经营主体、900多万家企业,还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

领军企业顶天立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扛旗者”。

华为发布新一代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6 ,实现手机与电脑也可“碰一碰”。

华为发布新一代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6 ,实现手机与电脑也可“碰一碰”。

10月22日,华为正式发布新一代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6。鸿蒙速度,越来越快。截至10月22日,搭载HarmonyOS5的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2300万台。“鸿蒙6将实现跨生态互联,支持与苹果设备互传,且无需流量,近场即可快速传输数据,打破设备边界,让数据流动更自由。”余承东说。

今年,广东共有18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其中不少已成长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企业从“大”到“强”的跨越,折射出广东产业链整体协同能力的增强。

中小企业锻造“独门绝技”,构成经济发展的厚实基座。

走进视源股份的展厅,一边是工业风十足的显示器和组件,另一边则是科技风十足的智慧生活、智慧课堂、智慧会议等沉浸式场景。如今,全球每3台电视机就有1台搭载“视源芯”,每两块教育互动屏中就有1块是“视源造”。

视源股份4月24日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计划,智能控制部件业务营收首破百亿。

视源股份4月24日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计划,智能控制部件业务营收首破百亿。

这背后,是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多年超过7%,2024年底已手握过万项专利。“通过设立创新课题池,我们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围绕智能交互、超高清显示技术等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一系列创新产品正加速推向市场。”视源股份首席技术官杨铭说。

创新活力正加速释放。近日,工信部发布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广东共有691家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创历史新高。此前,广东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000家,居全国前列,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数量全国第一,彰显“小巨人”集群的强劲动能。

厚积薄发,源于系统布局。当前,广东正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各具特色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勃勃的“产业之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群。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一线案例】

前三季度广东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增长33.7%

机器人批量“上岗”世界500强企业

第138届广交会上,越疆科技展出的筋膜按摩机器人、智能艾灸机器人和咖啡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外国客商的目光。他们排队等着体验机器人的神奇“手法”,并积极地向越疆科技品牌经理李嘉贤咨询合作细节。

“越疆科技今年在商业服务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上半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65.5%。”李嘉贤说。

在工业制造领域,越疆科技正加强全球布局,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位居中国协作机器人出口量榜首。

越疆科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Ⅱ,现场展现“厨艺”。

越疆科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Ⅱ,现场展现“厨艺”。

“产品要走得远,细节必须经得起推敲——哪怕只是一个温度传感器的微小偏差。”越疆科技联合创始人刘主福回忆,2016年,当越疆把第一代协作机器人推向日本市场时,客户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但极为严苛的疑问:“你们的机器人为什么运行温度这么高?”

在国内市场,50℃与60℃之间的差异往往被视为可接受的波动。但在日本,这一指标关系到设备长期稳定性与现场验收标准。

“这并非单一的温度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挑战。电机效率、控制算法的功耗、整机结构的转动惯量等多项因素相互耦合影响。”刘主福介绍,团队逐项排查、反复试验,经过近两代产品的迭代,最终在性能与散热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正是这种极致工程能力,让越疆科技的产品进入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线。

今年8月,越疆全球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成为协作机器人业内首家达成这一出货量的企业。

“以‘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模式,使机器人关键部件的装配精度高达±0.01mm,产品一致性指标稳定高于1.34,一致性远超人工标准,偏差率降低80%。”刘主福说。

如今,越疆已拥有1300多项知识产权,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实现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核心算法、智能操作的全技术链整体架构自研,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超过90%,国产化率更是达到了100%。

“我们的探索还在继续。”刘主福说。今年8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一台名为Atom的银白色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这款由越疆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泛化应用,并在仓储异常处理、精密质检以及多机协同作业等多种场景成功落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7%、15.2%。以越疆科技为代表的广东机器人企业,正以扎实的质量基础和领先的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中国“智造”的全球竞争力。

【数读】

全省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累计建设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第一、创新水平走在前列。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其中,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

海上风力发电机不停旋转,向陆地输送绿色能源。

海上风力发电机不停旋转,向陆地输送绿色能源。

今年前三季度, 全省3D打印设备同比增长40.3%,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增长157.7%,民用无人机增长44.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55.8%,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增长37.6%,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增长75.3%

2019—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从4.47万台(套)增长到24.68万台(套),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7%15.2%

截至目前,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南方+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

编辑 傅倩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