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联通:为宏大战略“翻译”,给未来一代“播种” ——“AI算力青讲团”以科技公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韶关共青团 2025-11-04 16:25

在粤北山区的一所小学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正在进行。没有传统的课本与板书,孩子们争相佩戴VR设备,在虚拟世界中“走进”神秘的智算中心,发出阵阵惊叹。这一幕,正是韶关“AI算力青讲团”公益项目日常工作的缩影。这个由专业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正致力于将国家“东数西算”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能感知、能参与的未来梦想。

当“东数西算”遇见乡村课堂算力需要一位“翻译官”

随着韶关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枢纽节点,“算力”已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新引擎。然而,韶关联通在调研中发现,对于许多中小学生,尤其是乡村青少年而言,“算力”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汇。

“我们意识到,在顶层战略与基层认知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鸿沟’。”韶关联通团委书记徐倩茹表示,“孩子们会问,算力是什么?它和我的生活、和我的家乡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行动的起点。我们决心成为这座宏大桥梁的‘翻译官’和‘播种者’。”

当“公益难题”遇见青讲团,算力需要一位“播种者”

在实践过程中,青讲团精准破解了科技公益常见的难题:通过沉浸式教学解决“教学枯燥”问题;通过送课下乡弥补“资源失衡”;通过公益与产业联动打破“与战略脱节”的壁垒,三位一体,让算力“看得见、学得会、能传承”。

沉浸体验,让算力赋能“触手可及”。项目采用“送课下乡+访智算中心+VR沉浸体验”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志愿者们不再是单向讲授,而是通过与孩子们的双向互动,激发他们对科技的浓厚兴趣,核心在于“赋能”,让他们相信“我也能创造”。

培育师资,为家乡留下“数字种子”。项目超越了单次活动的局限,着眼于韶关算力产业的长期人才战略。通过系统培训乡村教师掌握AI教学技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志愿队伍”,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本土数字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社区普及,让算力吹入“千家万户”。团队还将服务延伸到社区,结合反诈宣传、智慧家庭展示等便民服务,让“算力新城”的建设成果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现实,全面提升社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同感与获得感。

当“益苗计划”遇见“优秀项目”,青讲团打造“成长型平台”奔赴算力新未来

算力青讲团已组建起一支超过50人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依托联通大型通信企业的人才与资源背景,打磨出了一套“接地气、孩子爱”的标准化课程包,成熟的授课模式,让“韶关联通‘AI算力青讲团’项目”荣获2025年“益苗计划”项目大赛优秀项目称号。

未来,韶关联通“AI算力青讲团”将继续打造“成长型志愿平台”,吸引更多青年在服务家乡中成长,与韶关共同奔赴“国家级算力枢纽”的新征程,用实际行动做好宏大战略与未来一代的引路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