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越
最近,佛山正在加紧编制“十五五”规划,广佛同城是其中一项备受重视的内容。因为佛山很清楚,广佛同城的成效,深度影响城市的未来。
推进同城化,不只是广佛自己的事,更是国家战略的明确要求。2018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广州—佛山”列为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明确要求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
这些年,广佛同城年年有进展。老百姓感受最直接的,就是跨城地铁。目前,两地之间已开通了3条地铁线路,这在全国也属罕见。再加上城轨、跨市公交和路桥,交通网越织越密。
两地高度重视交通建设,成效也是实打实的。现在,广佛之间日均双向交互客流近200万人次、跨市通勤人口约39万人。老百姓“用脚投票”,很多城市内部的互动都没这么频繁。

佛山地铁2号线列车。戴嘉信 摄
但广佛同城的梦想,远不止于此。一些很有意义的设想,虽然双方有共识、市场有诉求,却未能有效落地。
十多年前发布的《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就曾提出一系列大胆设想:互通招商信息,协调招商利益;研究建立区域财税、投资管理、技术创新等有利于协调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联手打造产业园区和功能区,共同研究跨市域开发模式……即使到今天,这些设想仍令人振奋。
但多年过去,这些想法大多停留在纸上。
广佛没有停止谋划。2022年印发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这个想法当时还曾被很多媒体作为热点宣传,目前也没有落地。
类似的内容,还有“根据授权对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实行真正意义的同城化管理”“形成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新机制”等等。然而,这些议题多数至今还是构想。
很明显,这些重点领域的“软联通”,与修地铁一样重要;甚至实施起来,牵涉到的利益更多,难度比修地铁更大。
必须承认,多年来广佛在“软联通”上有很多改革创新。例如跨界河涌整治、跨城政务通办等。但对照现实需求,还远远不够。
推动“软联通”,考验的是破除行政壁垒、重塑利益格局的勇气和智慧。两地不能满足于“路通”,更要追求“心通”与“政策通”。只有胸怀大局、放眼长远、敢动自己的“奶酪”,广佛才能从“好朋友”变成“一家人”。
步入“十五五”,正是强攻“软联通”的契机。过去十多年,“硬联通”让两地初步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只是“小同”阶段;而下一程,在“硬联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软联通”,构筑起更加广泛的心理认同,同心同德,同气连枝,才能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大同”境界。
让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像在一个城市内部那样自由流动——这是“广佛大同”的实质,也是“十五五”两地应该奋斗的目标。
前景令人激动。把话说得更直白一些,如果广佛走向更彻底的深度融合,那它们就将无限接近一个“单一城市”。
可以想象,在这个坐拥近三千万人口、4.4万亿GDP、“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城市里,企业与个人将迎来多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域经济将获得多强的动能?
那一天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