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公布。
《建议》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部分中提出,强调,“坚持农林牧渔并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草产业。”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部分,《建议》明确指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可以看到,林业已不再是单一的生态建设内容,而是承担着乡村振兴、生态安全与绿色转型的多重使命。从《建议》中,林业被赋予了更宽广的战略内涵——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对广东而言,这既是政策机遇,更是发展使命。
发展林下经济:绿水青山中的“致富林”
从202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专项部署,再到纳入《建议》,林下经济正成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点。
广东拥有独特的生态禀赋和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多类型的林下经济。“十四五”期间,广东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重点培育林下药食同源植物,规范林下养殖业,推进林下产品加工与流通。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94个,林下经营总面积达3241万亩,产值超过527亿元,带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兴起,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79亿元。
在10月16日召开的广东省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会议透露,“十五五”期间,广东将围绕产业升级路径,突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培育稳定健康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壮大林下经济,增强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
这不仅是生态经济的延伸,更是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广东林下经济代表之一:林下种植灵芝
壮大林草产业:培育绿色经济新引擎
《建议》明确提出要“壮大林草产业”。作为林业大省,广东森林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林业产业潜力巨大。
“十四五”以来,广东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产业惠民成效显著。
展望“十五五”,广东将深入推进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形成三产融合、技术先进、竞争有序、绿色低碳的广东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亩山万元钱”,打造全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先行省。
广东将聚焦林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油茶、竹、森林药材、花卉苗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香料香精、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八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培育县域林业产业,打造提质绿美产业发展平台,依托产业园区和特色基地实施集群培优行动,重点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加强科技创新,做强林产加工。

蕉岭竹林
建设美丽中国: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广东林业正成为城乡生态融合的重要载体。
从城市森林到乡村生态屏障,从森林康养基地到自然教育径,广东正以林业之“绿”润泽城乡之“美”。
通过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等绿美广东六大行动工程,全省正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格局。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规划建议,林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广东林业的未来,不仅关乎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更关乎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当林业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林业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起点。
可以预见,在政策红利与科技创新的共同驱动下,在广东这个山海之间、绿意正浓的土地上,将孕育出更多绿色希望与可持续的绿色富民故事。

油茶果丰收铺满一地金黄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吴晓翠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