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上,三千人齐声高歌的旋律激荡人心,军乐团雄壮的铜管乐声威震苍穹,成为当天活动的亮点之一。本次纪念大会上,由40所首都高校的3000名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共同演绎了《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7首歌曲。其中,东莞多位优秀毕业生作为大学生合唱方阵成员参加了阅兵活动,用歌声唱出东莞最嘹亮的“时代青春之音”。
李奕翰
李奕翰(左一)
李奕翰,松湖莞中初中部2014届毕业生,目前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此次入选这次九三阅兵大学生合唱方阵,他表示:“军人钢铁般的意志让我十分动容。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光荣!”
赖梓浩
赖梓浩,松湖莞中高中部202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够站在这里为祖国歌唱,是我一生的荣耀。”梓浩在活动结束后激动地表示,“在松湖莞中的日子培养了我们的家国情怀,今天能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祝福,感到无比自豪。”
郭铭江
郭铭江,松湖莞中高中部2024届毕业生,现在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郭铭江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站在天安门前参加阅兵仪式,我在广场上和三千名北京高校学生一同唱响抗战歌曲。初秋仍然炎热,太阳晒得几乎睁不开眼,军乐团前奏响起,我们高声唱着,艰苦的抗战史在我们眼前展开。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装备展示,我感受到坦克开过时地面的震动,听见战机飞过头顶的轰鸣声,那一刻,自豪感在我内心油然而生。和平鸽飞起,气球升空,我含着泪水高声唱着《歌唱祖国》。生长在这样强大的祖国,何其有幸!”
崔玉坤
崔玉坤,松湖莞中初中部2019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过数月的排练,那些曾经夹杂汗水与泪水的歌曲,已不再是简单的旋律与歌词,而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玉坤感慨道:“一次次反复练习曾让人声嘶力竭,但此刻,一切都变得值得。”
回忆起与同学们并肩站在广场上等待演出的时刻,崔玉坤说,她体会到个人融入集体的奇妙感觉,当仪仗队的步伐与心跳同频,彩烟划过天空,和平鸽四处飞翔,她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化身为“一个时代的声音,一个民族的记忆,一种精神的传承”。她说:“和平来之不易,青年责任在肩,历史的歌声必须由一代代人继续传唱下去。”
范佳昕
范佳昕,小学毕业于樟木头镇实验小学,初中毕业于东华初级中学,高中毕业于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现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阅兵仪式,如今真切地出现在我眼前!”范佳昕难掩振奋。当军人方阵踏响铿锵正步,坦克履带碾过大地的震动传来,战机梯队划破长空的轰鸣响起……一幕幕画面直击心底。
佳昕表示,四个多月的酷暑里,高强度训练从未停歇,可“放弃”二字,从未出现在她的字典里。当军乐团奏响庄严的旋律,她情不自禁放声高歌,脑海中浮现出抗日战争的苦难岁月,革命先辈们无畏奉献的身影,瞬间让她热泪盈眶。所有的汗水与付出,在瞬间化作澎湃的骄傲与自豪。这份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感动,注定一生难忘。
蔡沐熹
蔡沐熹,厚街中学2024届毕业生,现在是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
蔡沐熹动情地表示:“能够站在天安门广场这样一个庄严的舞台上,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当他看到战机掠过天安门上空,受阅方队铿锵有力地走过广场和大国重器震撼亮相的场景,不禁热泪盈眶。三千名高校学子一同为祖国高歌的时刻将成为他一生难忘的珍贵记忆,他希望用自己的歌声,传递出这一代青年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