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形成古树名木保护新格局,覆盖数量超8.5万株

作者 曾良科;彭琳 2025-09-12 18:59

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内,一株历经350多年风霜的“木棉王”屹立如初,展现着蓊郁之美。在荔湾区沙面岛,130多株古树名木与欧陆风情建筑相映成趣。

中山纪念堂木棉。 

中山纪念堂木棉。 

9月12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开展2025年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记者行活动,走进广州中山纪念堂和荔湾区沙面岛,采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全省正构建起制度、科技、管理协同发力的古树名木保护新格局,全省8.5万余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动态监测保护

广州近万株古树名木拥有“身份证”

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一株木棉树屹立在东南角,这棵古树被誉为“中国最美木棉”,经历了从广州的军政要地到孙中山纪念地的变迁,目睹了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壮举、中山纪念堂的兴建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时刻。每年3月,满树繁花如约而至,8万余朵花苞在高空铺撒一片绵延的鲜红锦绣。

步入荔湾区沙面岛,“广州市古树公园”牌匾映入眼帘。沙面古树公园是荔湾区首个古树公园,占地30公顷,拥有古树名木130多株,其中最长树龄达到300多岁,最小的也有100多岁,大部分古树是沙面岛建设之初所栽下的。

沙面岛古树。

沙面岛古树。

走近细看,沙面古树公园每一株古树都挂上了独特“身份证”——二维码铭牌。扫码后,树木的树种、树龄、生长势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目前,广州在册的9961株古树名木均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除了“身份证”外,广州各区还创新应用各类技术,对古树生长环境及保护状况开展动态监测。天河区推出“天河古树名木”APP信息化监管平台,白云区绘制全区“树地图”并拍摄VR全景,黄埔区创新运用电子地图和24小时监控系统,增城区为区内2016株古树名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为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2022年,广州市修订出台《广州市绿化条例》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篇,对古树名木的分级、管理、保护、责任划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此外,广州市还制定印发《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广州市古树名木迁移管理办法》《全市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出台一系列地方标准,为古树名木的科学保护提供了全面的制度和技术支撑。

制度、科技、管理协同发力

全省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06个

如今,广东构建起制度、科技、管理协同发力的古树名木保护新格局,全省8.5万余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全省已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06个、古树公园210个,抢救复壮了一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

制度建设方面,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专门设置了古树名木保护专章;《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等政策文件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

《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广州市古树名木迁移管理办法》《中山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认捐认养工作方案》……从省级到地方,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支撑。

科技赋能方面,近年来,广东通过实施一级古树名木视频监控和保护工程,对851株一级古树和名木安装视频监控。

各地积极运用木质针刺检测仪、激光雷达、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古树名木进行健康监测,建立古树名木“电子健康档案”。

云浮市加益镇古雅榕。 

云浮市加益镇古雅榕。 

日前,清远启用全省首个“古树名木平安守护平台”,集实时巡检、线上互动、动态监测于一体,设有Web端与小程序双访问模式,涵盖古树档案建立、病虫害防治、会诊流程规范等关键环节。

动态管理方面,广东对全省超8.5万株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建档和挂牌保护,实现“一树一码”和“一张图”信息动态化管理。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在“多规合一”平台建立古树名木核查应用,茂名市对古荔枝树实行分级保护,潮州为全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全面投保。

此外,广东还注重古树名木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通过古树避让促进古树原址保护,围绕古树打造古树公园和古树乡村,促进古树名木与历史人文、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

南方+记者 曾良科 彭琳 

通讯员 林荫 林园轩

编辑 钟展锋 何雪峰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