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街齐上阵!黄花岗街爱国卫生运动氛围浓

作者 李嘉益 2025-08-29 22:54

为全面消除蚊虫孳生隐患,筑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防控防线,8月29日,黄花岗街道吹响环境卫生整治“冲锋号”,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企事业单位职工、商户代表及辖区居民超千人次共同参与,以“全民动手、全域清洁”的姿态掀起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

攻坚“老大难”,天台顽疾一朝解

区庄社区此次整治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卫生黑点——环市东路435号大院8—10号楼天台。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该区域堆满废弃家具、破损花盆、废弃瓶罐等杂物,加上枯枝败叶堆积,不仅影响环境美观,更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

在街道领导统筹部署下,区庄社区挂点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与环卫站工作人员组成“攻坚专班”,顶着烈日深入天台。面对杂物堆积时间长、搬运难度大的问题,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有的用铁锹清理堆积落叶,有的合力清理搬运废弃花盆,有的细致清扫角落缝隙。

“这些杂物堆了至少三五年,夏天招蚊子,冬天藏老鼠,今天终于清干净了!”现场一位围观居民感慨道。

经过3小时连续奋战,天台累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80余袋,长期积压的卫生死角彻底“清零”,原本杂乱的区域露出了清爽的水泥地面,居民纷纷点赞“眼前一亮”。

“大家辛苦了!喝瓶水解解渴!”整治结束后,几位居民提着沉甸甸的瓶装水走向工作人员。“看到你们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么拼,我们打心底里感动。”居民阿姨边递水边说。原来,不少居民全程关注整治行动,看着工作人员汗流浃背地清理,特意自发购买了矿泉水表达谢意。

犀牛北街23-24号楼顶也是一处“老大难”——因长期无人踏足,杂草丛生没过膝盖,部分区域护栏缺失、砖石松动,清理作业存在绊倒、坠落风险。对此,8月29日,街道驻点领导现场督导,犀牛北社区工作人员与10余名居民志愿者全员进行黑点攻坚,分两组推进:一组负责安全区域,手持镰刀、扫帚人工清除杂草,同步清理散落的饮料瓶、废旧花盆等积水容器;另一组针对护栏缺失、杂草缠绕的危险区域定向喷药,既避免人员冒险,又确保杂草彻底枯萎。截至当日17时,该楼顶已完成70%区域清理,剩余危险点位将持续推进,确保彻底消除隐患。

细抠“微角落”,精准掐断蚊虫“源头”

8月29日下午,农本社区聚焦农本新村7-9号天台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这里的隐患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闲置的陶缸积着雨水,花盆托盘留着残水,杂草丛成了蚊虫的“藏身所”。社区工作人员与挂点人员戴上草帽、拿起工具,展开“地毯式”清治,针对蚊虫孳生的“重灾区”,大家手持长柄夹翻检每一个花盆托盘,将积水倒进下水道,再把缸罐逐一翻转晾干。

对于杂草和垃圾,有人挥镰割除齐膝高的野草,有人弯腰捡拾塑料碎片,20个大垃圾袋很快被填满。

清理刚结束,专业消杀人员便背着喷雾器“补位”,对着墙角、花盆周边等易潮湿区域喷洒药剂:“不仅要清干净,更要‘斩草除根’,防止蚊虫卷土重来。”

为更好斩断蚊虫孳生“源头”,水荫社区挂点干部、工作人员、社区党员联合小区物业对水荫二横路小区天台、绿地等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对社区内易滋生蚊虫的关键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大家手持扫帚、夹子等工具,仔细清除天台堆积的杂物、落叶,对积水容器、花盆托盘进行逐一排查,确保“不漏一处、不放一物”,实现从“关键区域”到“细微角落”的精准防控。

科苑社区则针对81号大院6号之一号楼前楼后长期积存的杂草、杂物及垃圾,组织力量全面清除,整治面积近500平方米;同步对38号之一、30号之一、19号楼等楼栋周边的绿化带展开全面清理,拔除丛生杂草、捡拾隐藏垃圾,让绿化带重归整洁。

在天台、院落之外,社区里的“边角地带”同样不容忽视。永福西约路口的花基,因长期疏于管理,绿植杂乱缠绕、废弃塑料袋、枯枝败叶堆积成山,不仅影响美观,更因潮湿环境成为蚊虫孳生的“高危区”。

8月29日下午,街道领导带队,永福社区挂点干部、工作人员联合20余名志愿者直奔此处。大家手持镰刀、修枝剪,将疯长的野藤、杂灌逐一修剪,露出花基原本的砖石结构,接着接力搬运堆积的废旧纸箱、塑料瓶,并用扫帚清扫缝隙里的落叶。

“以前这里像个小垃圾场,现在收拾得这么清爽,走路都舒服了!”路过的居民站在整治后的花基旁,看着整洁的砖石和修剪整齐的绿植,不住点赞。

在水荫南社区,由挂点领导带队,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和南部战区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的员工志愿者重点清理了南部战区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天河路47号员工宿舍居民楼顶的天台、楼道巷口卫生死角和蚊虫孽生地,现场疏通清理了积水天台和楼顶杂草、烂花盆和废旧杂物等,清理后还对现场进行了喷药消杀工作,彻底清除垃圾、积水容器等蚊虫孳生地,做到防蚊措施保障到位。

润心“养习惯”,整治+宣传双管齐下

同样是针对天台这一“高频问题区”,空司社区则把“清脏点”与“改习惯”结合起来,结合“整治+宣传”让健康意识入脑入心。8月29日下午,街道挂点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10余人,来到先烈中路98号之五天台。这里曾是居民自发开垦的“小菜园”,却因长期疏于管理,杂草树藤缠绕、种菜留下的积水坑遍布,成了蚊虫滋生和邻里矛盾的“导火索”。

参与者们分工合作,有人用镰刀割除杂草和野菜,有人蹲在地上清理残留的菜根,有人用锄头平整土地,有人将收集的杂草、垃圾装袋清运。经过2小时努力,天台恢复了整洁,共清运垃圾1车,清理杂草树藤6处。清理刚结束,消杀人员立即对天台地面、墙角等区域进行全方位喷药,彻底切断蚊虫孳生路径。

“光清理还不够,得让大家明白为啥要做。”社区工作人员随后在小区入口张贴防控“两热”宣传海报,还逐户发放印着的健康手册,给居民讲解:“天台的菜园要定期清理积水,不然容易招蚊子,还会影响楼下环境。”赢得了居民们的认同。

整改前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后

深入“无人区”,封闭院落清理有方法

除天台外,长期无人居住、无人照管的封闭院落也是蚊虫孳生的“重灾区”。永泰社区将目光锁定原道路42号一楼小巷、东约126号,这两处区域因通道狭小、长期锁闭,堆积了大量废旧家具、枯枝落叶,成了“藏污纳垢”的卫生黑点。

行动当天,挂点干部与社区工作者一起戴着防蚊面罩、手持工具钻入院落,有的清理沟渠中腐败的垃圾,有的用垃圾袋装起腐烂的木板,有的将积水的水缸翻转晾干。不一会儿,院落内的垃圾杂物被清运一空,墙面、地面的积水和杂草也被彻底清除。“终于能打开窗户透透气了!”住在隔壁楼的居民看着干净的院子,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与此同时,御龙社区则召集挂点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及热心居民70余人聚焦无物业管理的太和岗路22号、25号大院,扫除堆积垃圾、搬运废弃杂物、并进行全覆盖消杀。更添暖意的是,多位居民也自发加入了爱国卫生运动的队伍,合力扮靓家园。

此次环境卫生大扫除不仅是一次环境提升行动,更成为深化基层治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黄花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常态化巡查+居民自治”模式,以每周五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深入整治卫生黑点,推动环境整治从“集中攻坚”向“日常维护”延伸,切实为居民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

撰文:李嘉益

通讯员 曾玲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