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莞产机器人”何以走红人工智能大会?

作者 官小群;戴双城;张铭芝 2025-09-01 21:01

活灵活现的机器狗,自动传输分拣的AGV小车,斩获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冠军的“领珑”机器人……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2025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下称“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批批“东莞造”机器人成为全球客商关注的焦点,成为当之无愧的人工智能大会“网红机器人”。

人们不禁会问,为何莞产机器人能在千企竞逐中脱颖而出?

为何全球客商的目光会不约而同聚焦东莞?

答案,藏在东莞深耕多年的机器人产业链生态里,更藏在“东莞制造”用实力赢得的全球信任中。

人工智能大会“顶流”为何是它?

莞产机器人引全场关注

在这场聚焦通用人工智能的行业盛会上,两台人形机器人一登场便成为全场焦点。

它们正是前段时间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两金一铜的“领珑”与“磐石”机器人。

而打造这两款明星机器人的企业,正是工厂位于东莞黄江的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领益智造”)。

在今年8月举办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领珑”机器人一举拿下场景赛物料搬运技能竞技、混料分拣技能竞技双料金牌,同属领益智造的“磐石”机器人也斩获物料整理技能竞技铜牌。

“开展第一天,几百本宣传手册和名片就全发完了。” 领益智造展会负责人用“火爆”形容现场热度。展会现场,“领珑”的高性能表现吸引了行业专家、参展商与观众的密集关注,不少人驻足观看其演示,咨询相关技术细节。

“网红机器人”的热度,源于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据领益智造华南CNC设备与自动化负责人、领智机器人总经理汤尔英介绍,“领珑”能在世界级赛事中脱颖而出,核心优势藏在技术细节里。这款高度集成的轻量化仿人形操作平台,具备自主导航与移动能力,拥有多视角侦查和目标识别定位能力。该机器人更凭借轻量化设计及0.03mm重复定位精度,聚焦精密电子组装与AOI光学检测场景。

“精密度和成本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汤尔英透露,在智能交互方面,“领珑”搭载先进多模态感知系统,融合视觉、触觉、力觉等多种传感器,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高精度视觉引导技术”及“末端工具跟随控制模型”,能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实现将复杂环境中的目标从识别到精准抓取的平均耗时压缩至惊人的0.8秒,同时成功解决了双机械臂协同作业时普遍存在的力矩震荡难题。

为何是莞产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大会的“网红”?答案藏在机器人的每一个技术细节里,东莞企业依托智能制造实力,在精度、成本和落地效率上形成综合优势,正从“世界工厂”迈向“智造高地”,成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答案藏于上下游产业链

精密制造的硬核实力

在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中,北京擅长于“造脑”,汇聚了一批蓄势待发的头部AI企业;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在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优势显著;而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则精于“造身”,集成企业高度集聚,应用端实力突出。

东莞,正是珠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被誉为工业零部件行业“新华字典”的爱合发工业传动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下称“爱合发”),便是扎根于东莞黄江镇的代表企业之一。该公司专注生产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高精度零部件,如关节连接的销钉、位置检测磁铁、高速轴承等,其产品可适配人形机器人高精度需求。

“我们在东莞已发展了近十年,东莞区位优势明显,距深圳会展中心不到一小时车程,营商环境优良,政府服务到位,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支撑。”爱合发总经理曹小林表示。

领益智造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芳勤认为,东莞企业能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带来的正是行业现阶段最稀缺的东西——成熟、庞大且经严苛验证的制造体系,即一整套精密制造“说明书”与“质量体系”。

以领益智造为例,企业拥有数十年积累的全面工艺制程能力,掌握冲压、CNC、压铸、注塑至 3D 打印等主流精密加工工艺;其次是自动化领域深厚积累,领益智造拥有RV减速器专利,还开发了各类工业机器人与七轴机械臂。

据悉,东莞作为全国重要的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已形成涵盖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企业超7000家,培育出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市级产业链“链主”企业。

从关键零部件到系统集成,从技术孵化到场景落地,东莞正以其硬核的制造实力、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优质的创新环境,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全球客商用订单投票

“东莞制造”凭实力圈粉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订单”是最直接的认可,“选择”是最有力的背书。

东莞企业的“圈粉力”,源于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创造”的蝶变,更源于技术硬实力带来的合作底气。

东莞正以机器人产业的实力与底气,让全球客商主动“用订单投票”。

汤尔英与团队的忙碌身影,是东莞企业对接全球的生动缩影。他们先在今年8月的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上拿下两金一铜,用国际赛事奖项证明技术实力;随后马不停蹄赶赴人工智能大会,与土耳其、印度等多国客户洽谈合作。

曹小林的期待同样指向“订单共赢”。这家深耕精密零部件的企业,正推动自身从传统零部件厂商转型升级。“希望在展会上达成新的客户合作,企业未来还会向智能制造、AI智能方向发展”。企业的转型路径与产业趋势同频,自然成为全球客商寻求合作的优选。

“东莞制造” 能持续吸引全球订单,同样离不开地方政府“实打实”的支撑。

全球客商愿意“用订单投票”,更看重东莞机器人产业的长期潜力。今年4月,东莞抢抓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战略机遇,发布《东莞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下称“行动计划”)。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7年,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达1000家以上,形成120家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企业梯队,集群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推动东莞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这份行动计划,让东莞企业明确了转型方向,更让全球客商看到:与东莞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能共享产业增长红利的长期机遇。

未来,随着产业链持续完善、技术不断突破,东莞不仅会成为全球机器人客商的“合作优选”,更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走向世界的“实力名片”。

撰文:官小群 戴双城

图片:张铭芝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