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观察|西安研发+肇庆转化=区域协作新范式?
当前,地方产业招商已步入“深水区”:从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布局、拼服务,正快步迈入以“拼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赛道,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肇庆近期的招商行动可以看出来——9月14日至16日,肇庆市领导率队赴西安开展为期三天的招商引资活动。期间不仅举办产业交流会,考察当地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投资等领域的先进企业,更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肇庆科创中心。这一平台以需求为牵引,致力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
“我们怀着虔诚之心来到西安寻宝取经,真切感受到两地合作的广阔前景,也希望大家更多关注湾区新秀——肇庆。我们独特的区位和后发优势,将成为大家布局大湾区的优质选择。”在广东肇庆(西安)产业交流会上,肇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晓雄向近200位陕西客商这样说。
肇庆市领导率队赴西安开展为期三天的招商引资活动。图为广东肇庆(西安)产业交流会现场。 受访者 供图
肇庆市领导率队赴西安开展为期三天的招商引资活动。图为广东肇庆(西安)产业交流会现场。 受访者 供图
为什么是西安?
有产业、有创新、有根基
广东素有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肇庆也继承了这一特质——
新兴产业布局早,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全市工业规模近5000亿元,稳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产业转移承接快,积极融入长三角和广深地区的产业辐射,深度参与大湾区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潜力大,经济增长持续位居全省前三,进出口贸易增速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也基本保持全省前列。肇庆,有望成为广东下一个跻身“3000亿俱乐部”的城市。
“我们是大湾区面积最大的城市,被广东省委赋予‘珠三角新增长极与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门户枢纽’两大战略定位。”许晓雄表示,“保持发展加速度的关键,在于转换新赛道、拓展新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肇庆展示主导产业特色。 受访者 供图
肇庆展示主导产业特色。 受访者 供图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而肇庆选择的合作对象正是西安。西安作为西部重要的科技、产业和人才高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构建了34条产业链,与肇庆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同时,西安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正加快建设“双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能为肇庆的产业科技协同提供坚实支撑。
西安与肇庆的历史渊源也源远流长。自秦汉武帝经略岭南取道肇庆起,两地就已有联系。唐代岭南首位状元莫宣卿便是从肇庆远赴西安应试及第。两市还各拥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宋城墙与明城墙。此前,肇庆已与西安多家高校、企业及商协会建立联系,此次实地对接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科技研发、产业布局与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
陕粤两地企业代表开展交流。 受访者 供图
陕粤两地企业代表开展交流。 受访者 供图
为什么是肇庆?
有实力、有需求、有市场
西安作为产学研一体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尤其以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为科研支撑,推动城市产业持续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现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257个,迁校以来累计取得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52项荣获国家三大奖,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亿元。
“西安交大目前可转化成果超1500项,但我们也面临成果转化的现实‘鸿沟’,即资金、市场等资源要素的配置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广东区域总监冯鑫表示,“肇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前沿市场需求,恰好可弥补高校科研团队的短板。”
产业交流会现场展示了肇庆企业产品。 受访者 供图
产业交流会现场展示了肇庆企业产品。 受访者 供图
肇庆良好的创新生态,能够为西安的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与产业化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的支撑。肇庆的产业需求与西安的优势科创资源可实现“强强联合”。
肇庆是全国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基地,正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迈进,已形成“电子材料—半导体—电子元器件—超高清显示—终端产品”完整链条。新材料产业以精细化工为核心,构建“化工新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特种陶瓷—稀土材料—再生资源”体系,成为大湾区精细化工产业核心基地。装备制造作为主导产业,已形成“汽车装备—电子装备—环保装备—节能装备—食品装备—仪器仪表—智能机器人”全谱系发展格局,是珠江口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城市。
在产业交流会上,肇庆发布了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及产业链应用场景,“31项技术需求、超6000万元榜额”引人瞩目,“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涉及金额131亿元”激发科研动力。
此外,肇庆市西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代表介绍了总规模超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群,通过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服务强势产业建设。目前该基金已投资31个项目,正处于投资充足期,对优质产业项目“虚位以待”。
“投资肇庆,就是投资大湾区、投资未来!”肇庆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市场容量、丰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活跃金融环境、优厚政策及一流营商环境,肇庆还可为陕西企业“走出去”提供内引外联的链接服务。
肇庆发布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及产业链应用场景。 受访者 供图
肇庆发布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及产业链应用场景。 受访者 供图
如何“+”?
“供需对接+创新转化”连点成链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西北内陆挺进东南沿海——“西安研发+肇庆转化”这一区域协作新模式正逐步走向常态化。
9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肇庆科创中心正式揭牌,为“西安研发”与“湾区资源”对接搭建实体平台。自今年4月运作以来,该中心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强化科技服务、加快人才引进,并结合本地产业基础深入企业调研,精准把握需求,推动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目前已走访企业超50家,推荐可转移产业项目41个,成功促成2项产学研合作。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肇庆科创中心揭牌。 受访者 供图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肇庆科创中心揭牌。 受访者 供图
“我们的产业应用在广东尚属空白,这次交流会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对未来在华南布局极具参考价值。”西安西拓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新表示。该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数智化电能服务,通过与西安交大共建研究院,配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支撑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化。
“当前的创新仍处于‘点’状阶段,需率先成‘链’,才能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表示,学校将通过肇庆科创中心加快成果转化,支持肇庆企业发展;积极引育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挥资源与战略优势,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培训与合作的桥梁。
企业代表参观现场企业展板,获取供需信息。 受访者 供图
企业代表参观现场企业展板,获取供需信息。 受访者 供图
此次产业交流期间,肇庆市、县两级投促部门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领域开展供需对接,150多家西安制造龙头优质企业、40多家如以小鹏汽车、风华高科、冠旭电子为代表肇庆本土龙头优质企业参会。陕粤企业、科研机构就产业链供需、科研技术攻关等达成多项合作意向:肇庆德庆冠旭电子与西安云脉科技初步达成订单合作;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科研团队计划与肇庆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多家陕西企业表示将赴肇庆实地考察。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从“产业落地”到“技术落地”,肇庆正不断拓宽招商思路,不仅推动经济量级跃升,更实现城市能级提升。“西安研发+肇庆转化”的区域协作新模式,能否成为大湾区发展的新范式?时间将揭晓答案。但此时此刻播下的合作种子,注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关阅读
撰文:卢舒曼 刘亮 胡玉坤 沈浪
图片、视频由主办方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