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从“舌尖”到“心间”,阳江如何构建全链条校园餐安全防护网?

作者 黄林 2025-09-05 16:01
04:28

从“舌尖”到“心间”,阳江如何构建全链条校园餐安全防护网?

校园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牵挂,一头系着祖国未来的健康。一餐一饭间,承载的不仅是营养与能量,更是教育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在食品安全日益成为民生焦点的今天,如何让校园餐既守住安全底线,又赢得学生喜爱?

近年来,阳江市以“零容忍”态度严抓校园餐安全管理,努力构建“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从田间到餐桌,从采购到烹饪,全程织密防护网,以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透明机制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幸福”,为健康成长筑牢坚实屏障。

严把食材“第一关”

48小时留样强化安全闭环管理

清晨,天刚蒙蒙亮,阳江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阳江一中”)的食堂后门已亮起灯光,新鲜的食材从运输车上搬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食材验收。他们仔细核对送货单上的批次号,翻看猪肉表皮是否盖有清晰的蓝色检疫章,检查菜心是否新鲜等。

“我们严格规范食材溯源管理,要求食堂食材做到票随货到。”阳江一中总务室副主任、食堂主管李健成说,学校食堂要求供应商提供送货单、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的溯源产品报告,以及相关的质量检疫报告。其中,鲜肉类要求提供“三票”,蔬菜类提供供应商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大米、食用油、冻品等提供当批次的检验报告。

食材入库前,还需经过智能出入库秤进行记录。负责开发和维护的技术工程师林志远告诉笔者,智能出入库秤可以根据当天的订单,对食材进行精准验收,避免出现缺斤短两的现象。对于已验收的食材,还会自动拍照留底,并上传到后台系统。

笔者在食堂的留样间看到,工作人员对每日的每一种食材都进行了留样。食材样本被装进密封的小罐中,在留样秤上经过称重、拍照留底,并贴上标签后,再被放置5℃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保存48小时。

和阳江一中一样,严把食材“第一关”,已经成了阳江各学校的共识。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阳东小学(以下简称“华师阳东附小”)的食堂入口处看到,该食堂将食材的样本及照片在公共区域进行展示,并注明食材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让用餐者能直观地看到食材新鲜程度。

除此之外,还有“每日晒餐”。据悉,该学校提前公示每周菜谱,并将每天厨房烹饪出品的实际菜品,以图文形式在家长微信群、家委会微信群及膳食监督委员会微信群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家长监督。

“在校园餐食材从农田、养殖场到学校食堂的过程中,我们坚决做好安全把控。”阳东区金叶贸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黄永泽说,作为华师阳东附小食堂的食材供应方,他们对所有食材供应商实施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准入制度,定期评估其生产环境和质量控制体系。在运输过程中,使用清洁消毒过的封闭式恒温配送车辆,确保食材在安全温度下快速送达学校。同时,该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锁定源头。

严格落实食材溯源要求,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阳西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阳西一中”)食堂所有食材均配备检测报告及溯源码,扫码即可追溯全链条信息。学校食堂大米价格不低于每斤3元,食堂冷冻食品食材占比低于30%,并全部使用新鲜猪肉,主副食仓库24小时恒温恒湿,冷冻库与冷藏库可远程监管控制。

“软硬兼施”升级“明厨亮灶”

AI赋能筑起校园食安“云防线”

据介绍,阳江一中食堂的工作人员在进入食堂前,都要在晨检区进行检查。笔者看到,工作人员站在智能晨检设备前,经过人脸识别确定身份后,便依次进行测温、双手正反面拍照等流程。

“倘若工作人员存在发烧、手部有伤口等情况,该设备会马上识别并发出警报。”李健成说的这个设备正是该校“明厨亮灶”智慧系统,在该系统的食安公示大屏上,显示着重点区域监控、仓库温湿度以及今日验收记录等关键信息。李健成介绍,阳江一中“明厨亮灶”智慧系统于今年5月开始试用,该系统具备AI分析功能,如果发现工作人员存在不戴手套等违规操作,系统会自动抓拍,并发出警示,同时上报后台管理人员。

当前,这样的智能化监管手段逐步在阳江校园铺开,科技手段正在成为阳江市校园食安监管的“火眼金睛”。如:阳西一中食堂已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各操作间均安装摄像头,并联网至省、市、县各级平台,实现烹饪全过程可视化。

据阳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阳江市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建设,通过AI智能巡查技术实现对食堂后厨24小时动态监测。系统不仅能向纪委、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和家委会开放实时查看权限,还能自动识别并推送违规信息,构建起多方联动的远程智能监管体系,进一步筑牢校园餐“智慧防线”。

在创新、推广校园餐智能监管同时,阳江市也在不断提升各学校的硬件条件。走访中,笔者看到华师阳东附小食堂不仅就餐环境宽敞明亮,而且还配备了空调。“天气再炎热,也不用担心影响学生的胃口了。”该校校长苑丽红表示,舒适的就餐环境,能够让学生吃得更加安心。

据了解,近年来,阳江市持续推进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全面升级校园餐饮硬件设施。各校食堂通过科学规划功能分区,严格划分备餐区、就餐区、食品储存区等功能区域,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同时,标准化食堂建设还配备了专业消毒间、自动化切配设备、智能温控系统等现代化设施,明显提升了食品加工效率,增强食堂供餐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投入7695万元,用于90间学校食堂的新建、扩建及改造升级项目,大幅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硬件保障水平。

营养与美味并重

打造有温度的校园“暖心餐”

每个学校的食堂,都是“隐藏款”母校名片,在食堂就餐的回忆,是学生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温度。校园餐不仅要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还要吃得可口、吃得开心。

“这份双皮奶十分‘Q弹’,融入了椰奶和牛奶的香气,非常好吃!”在阳江一中学的食堂里,学生陈妍言当起了“美食推介官”,对食堂的各种美食给出了“五星好评”。她的同学黄端柏也表示,学校食堂的饭菜色香味俱全,而且价格实惠。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学校严格执行食材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70%的标准要求。”李健成介绍,阳江一中成立了价格审核组,每月定期深入市内大型农贸市场和商超进行食材价格调研,详细记录各类食材价格波动情况,为食堂菜品定价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对每日的食材成本都进行公示,只有将真金白银用在食材上,才能让学生吃得有营养,帮助学生茁壮成长。”李健成说。

努力提升学生就餐体验,阳西一中则坚持“每日不重样,前4周菜式全异,每两周轮换一次”的工作原则,构建了“基础+特色”的立体化餐饮服务体系。据悉,食堂每学期推出105种菜品,日均供应30余种,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坚持师生同菜同价同量。在供餐模式上实行“套餐+自选”双轨制:8.5元标准套餐(包含一主荤、一副荤和一素菜)以及按品定价的自选餐,米饭则免费供应。

资料图

资料图

此外,学校还专门开设地方特色菜窗口,引入地方风味小吃,丰富学生的餐饮选择。

资料图

资料图

校园餐的温度不仅体现在菜品多样性上,更蕴含于日常细节之中。“还有10分钟就要放学了,先把汤盛出来。”笔者注意到,在华师阳东附小食堂里,学生来就餐之前,苑丽红就细心叮嘱工作人员提前盛汤,避免学生喝的时候烫嘴。这样的温情服务已成为该校食堂的日常:取餐窗口处,工作人员轻声提醒“小心烫口”;陪餐老师悉心照顾低年级学生用餐;坚持每周为学生提供应季水果和养生糖水……通过科学配餐+人文关怀,学生用餐体验得到全面提升。

阳江各学校还高度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如:阳江一中定期调查统计每月餐费少于400元的学生数量,并为其提供每月400元的爱心资助,让困难学生能够吃饱吃好。2014年至今,已累计资助学生2200多人次,金额超680万元。

资料图

资料图

实行“同餐同菜同价”陪餐制

以创新制度升级管理水平

“今天的饭菜好吃吗?吃得饱吗?”苑丽红在与学生共进午餐时,亲切询问学生们对饭菜是否满意,有哪些建议。

苑丽红告诉笔者,她不仅每周都会来食堂吃饭,学校还要求每天每个班级都必须有一名老师陪餐,一方面能更好地维持学生用餐秩序,及时为学生解决用餐期间的问题,同时能够及时发现每天饭菜的品质、口味是否存在不足。

她介绍,自食堂开办起,该校便成立了食堂工作领导小组,将食堂规范化管理和食品卫生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秉持“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确保食堂工作始终有序开展。

阳西一中同样严格落实陪餐制度,每月邀请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人员开展专项陪餐监督工作,陪餐时同步核查学校厨房卫生、食材新鲜度及操作规范问题,构建了完善的家校协同校园餐饮监督体系。据统计,2025年春季学期该校陪餐114次,提出意见30个,整改30个,实现问题整改率100%。

资料图

资料图

据悉,阳江市已出台《阳江市学校学生食堂陪餐制度》,已实现百分百食堂落实陪餐制度。根据陪餐制度,每周各班家长代表轮流进校园就餐,书记、校长及中层干部每周自费陪餐一次以上,与学生“同餐同菜同价”,且陪餐时向学生及家长了解就餐感受,听取建议,针对相关问题及时跟进并整改。

同时,阳江市各中小学校都已成立了学校膳食监督委员会,由校方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膳食监督委员会每个月都要走访周边市场,并召开一次会议,让委员会成员审核食堂财务支出,让家长代表到学校厨房各个区域参观,了解食堂加工流程以及原料采购情况。

以创新制度力促管理升级,自去年5月阳江市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在阳江市纪委监委集中整治办的指导和有力监督下,阳江市教育局积极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通过建章立制全面推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制定和完善了如《阳江市学校学生食堂陪餐制度》《阳江市学校食堂食品食材采购和验收工作指引(试行)》《阳江市学校食堂食品食材供应商准入和退出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阳江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阳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食堂陪餐工作的通知》等多个相关制度文件,不仅让整治成效明显提升,更让整治行动有了坚实保障。

多元共治晒出“阳光餐”

让社会监督照亮更多食安角落

有效的监督机制,更是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今年中考来临之际,阳江市市场监管局、阳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你点我查”活动,直击中考考点学校食堂后厨和食品配送单位,并邀请阳春市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全程参与监督。

活动中,家长代表随机选中阳春四中开展突击检查。执法人员随即全面检查该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持有情况、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操作过程、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和进货台账等情况,并审核把关考试期间食堂食谱,确保食材新鲜、没有农药残留。活动全程直播,超6万人次观看。

资料图

资料图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局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创新开展“你点我查”和“你点我检”进校园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家委、新闻媒体现场抽点学校食堂,开展突击检查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同时,在“阳江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邮箱,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

“每学期开学前,我们也会对全市的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努力将监督之光照进更多角落,全力护好学生温暖“食光”。

据悉,“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以来,阳江市开展监督检查1100余次;抽检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超570家次,抽检样品1050余批次,抽检合格率98.8%;建立学校食堂配送公司台账,监督检查全市大宗食材供应商400余家,发现风险隐患21个。

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2024年,全市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4宗,责令整改91家次,面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18宗;2025年以来,全市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宗,责令整改50家次,真正以铁的纪律守护学生“盘中餐”,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向好。

●一线实践

阳西率先实现校园食堂快检全覆盖

近年来,阳江市大力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目前,阳西县在阳江市率先实现全县中小学及城区幼儿园食堂快检全覆盖。

“新城市场监督管理所食品快速检测室配备了食品快速检测分析仪、检测试剂等检测设备及配套设施,并配备快检人员6名。”阳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快检人员每天对县城范围内51家幼儿园和小学的食材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重点检测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以及大米和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等指标。

目前,阳西县共有13个食品快速检测室,其中乡镇快速检测室7个、县城快速检测室6个,实现了校园食堂快检全覆盖。“食材检测合格后,学校才能为学生供餐,一旦检测发现不合格食材,我们立即通知学校食堂并监督销毁,然后对其来源进行源头追溯。”阳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亮点

全市“校园餐”专项整治已实现“6个百分百”

1.百分百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通过AI智能巡查监管方式,对全市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在线采集分析,监管部门及家委会成员可实时查看食堂视频,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提高监管效率和效能。

2.百分百食堂落实食材溯源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管理工作,票据随货同行,落实二人以上验收及审核制度,确保食材原辅材料安全可靠。

3.百分百食堂大米价格不低于每斤3元,保证食堂提供优质大米,确保食堂提供的米饭可口、味香、营养、安全。

4.百分百食堂冷冻食品食材占比低于30%,其中全市学校食堂全部使用新鲜猪肉。保证肉类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5.百分百食堂食材原辅材料等成本不低于总成本(餐费)的70%,严格成本控制,保证食堂能够提供足够丰富、营养均衡的饭菜,保障师生营养健康要求和在校合法权益。

6.百分百食堂落实家长陪餐制度。所有学校(幼儿园)食堂在落实每餐次均安排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自费陪餐基础上,采取学校主动邀请、家委会(家长)预约申请等方式参与陪餐,城市学校的家长陪餐每周不少于1次,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家长陪餐每月不少于2次。陪餐人员与学生一起排队就餐,与学生“同餐同菜同价”,对所食用饭菜的感官性状、质量、价格、分量以及食堂就餐环境、后厨工作情况、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制止餐饮浪费”落实情况等进行评价,对就餐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记录。

■记者观察

校园餐作为关乎学生健康和家庭信任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自“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阳江市高度重视“校园餐”专项整治推进工作,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层面高位推动,阳江市教育局牵头,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阳江市卫生健康局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并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实施信息共享等方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监管体系,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措施执行有力。

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笔者发现,阳江正努力用科技与制度编织出一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防护网,同时用人文关怀为这张网不断注入温度。

硬核科技与透明机制双重护航

在阳江一中,清晨的校园食堂,食材验收是一场没有观众却严格至极的“考试”——检疫章是否清晰、农药检测报告是否齐全、智能秤是否精准记录……与此同时,AI巡查系统如同“电子哨兵”,24小时捕捉后厨违规行为,智能晨检设备将发烧、手部伤口等风险挡在食堂门外,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着学校对校园食安“零容忍”态度;而华师阳东附小家长手机里实时更新的“晒餐”图文,则让监督穿透围墙。这种“技防+人防”的模式,正是阳江将“明厨亮灶”升级为“智慧共治”的缩影。

数据显示,“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阳江对校园餐抽检样品抽检合格率达98.8%,背后是7600多万元硬件投入与多项制度文件构建的坚实支撑体系。

从“吃得安全”到“吃出幸福”的育人实践

在华师阳东附小,校长叮嘱“提前10分钟盛汤防烫”的细节,折射出校园餐的另一重价值——它不仅是安全课题,更是育人课堂。当困难学生吃饱吃好,当家长代表走进后厨参与定价,当“套餐+自选”双轨制供餐模式成为日常,食品安全已升华为情感纽带。这种转变,源于阳江将“责任清单”转化为“暖心实践”的制度创新:陪餐制度100%覆盖,膳食监督委员会常态化运作,每学期推出105种、日均供应30余种菜品……

阳江的努力实践让我们看到,校园食品安全除了确保“不出事”,还应追求“有品质”。其创新之处在于:以智能化破解监管人力不足难题,以透明化消除家长等公众信任焦虑,更以“一餐饭”为载体,传递公平与温情的教育理念。未来,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让校园餐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或许是阳江推进校园食安建设的更高维度。

统筹:黄林

撰文:张嘉元 黄林

视频/图片:雷怡婷(除署名外)

通讯员:谭志勇 郑乾兴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