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的新闻频发,而且都不是什么正面的新闻。
从辞退公司高层到小米汽车被曝测试车,再到小米手机被曝自燃爆炸,涉及的行业全都无死角“塌房”,仿佛真的被“做局”了。
01
小米大将王腾因泄密被辞退!
当事人致歉并辟谣
就在昨晚,数码圈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且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被小米辞退。
9月8日,小米集团内部通报一起重大人事处分决定。
根据一封标注时间为2025年9月8日22:15、由小米集团职业道德委员会发出的邮件显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及“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被公司辞退。
对此,王腾发布微博回应被小米辞退:很惭愧跟大家说声抱歉,过去犯了一些错误,接受该有的代价。
感谢雷总和公司各位领导过去多年的培养和信任,非常不舍离开。未来仍然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米,支持REDMI。
感谢很多朋友的支持,先休息一段时候再重新开始!
王腾,在小米的发展历程中堪称一位关键人物。
自2016年加入小米,从最初在手机部做产品,到运营部负责运营,再到市场部工作,直至成为Redmi品牌和中国区市场部双料总经理,他的职场之路一路高歌猛进。
在他的带领下,Redmi推出了多款爆款机型,像K40系列,凭借出色的性价比,上市后销量一路飘红,为Redmi在中高端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还有K80系列,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设计,都深受消费者喜爱,极大提升了Redmi的品牌影响力。
他也因此成为小米中层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公司职级达21级,同时还是微博平台拥有超178万粉丝的头部数码博主,被网友亲切称为“爆料大王”,在科技圈可谓家喻户晓。
网上对此议论纷纷,有人猜测是收受了“信息咨询费”,也有人猜测是泄露了公司机密信息。
随后,对于网友的过度猜测,王腾本人今天立刻发表了澄清声明,表示自己没有窃取公司机密出售,没有收人钱财。
其实,王腾泄密并非首次。
早在2022年初,他担任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时,就因泄露Redmi K50发布时间,被判定“二级泄密”,当时被警告、扣罚5000元绩效,还取消了晋升资格。
而王腾也曾多次在小米公司宣传视频中被点名“泄密”,2024年8月的一场直播中,雷军就曾提到:“除了我们滕总(王腾)动不动泄密被罚款以外,我的口碑还是可以的。”
王腾此前在小米备受赞赏,雷军也曾多次公开表扬。在年初的一场直播中,雷军还提到:王腾,也是我们小米年轻干部里面的六项全能。
没想到,这次触碰了更严重的红线。具体是泄密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小米也损失了一名关键人物。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唏嘘:到了这个位置,还闹出这种事太不应该了。
02
小米产品事故频发
汽车错误交付、手机自燃爆炸
而除了关键人物被辞退外,小米汽车和手机最近都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意外。
1.小米YU7新车成测试车
近日,有小米YU7车主称,新提的车前后挡风玻璃上出现“测试车”静电贴残留痕迹。
该车主表示,此前他一直没察觉到这个标志,这让他对自己提的车是否为新车产生了怀疑。
对此,李肖爽于9月7日下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会随机抽选工厂下线车辆做静态评审,并贴上静电贴便于检验员标识,评审通过后再去掉静电贴走下线流程,该现象是静电贴隐性留痕,通过湿毛巾可有效清除。
李肖爽表示,由于此状况给车主带来不必要的困惑,深表歉意,并已对静电贴做改良处理,后续抽检车辆不会再有同类情况发生。
对于这个回应,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有网友在知乎提问:“如果只是静态评审,为何不用'评审车'或'待检车'标签?'测试车'三个字难免让人联想到工程样车。”
某汽车博主更是直言,虽然这只是静态评审,但“测试车”三个字还是会让车主心里膈应。
不过,据了解,有一位之前在网上维权的车主最终获得了小米售后提供的价值人民币1000元的10000积分补偿,为此次事件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2.小米13手机突然爆炸自燃
据视频发布者9月7日发布的视频显示:一名男童坐在沙发上使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突然发出火光并伴随爆炸声。
一男子称“小孩子刚玩着呢,突然就爆炸了”。
当事人称涉事手机为小米13型号,购买后未进行过维修或改装。
在评论区公开的病例显示:“3岁男童左手、下肢烧伤部分皮肤熏黑,部分水疱破溃腐皮局部脱落”。
小米客服人员表示:手机自燃原因需通过专业检测确定,目前无法直接判断。
有网友检索发现,小米13于2022年12月11日正式发布,上市至今不足3年。
评论区中,多名自称使用同款手机的网友表达担忧,称“日常使用中从未想过手机会爆炸”“希望官方尽快公布调查结果”。
也有网友呼吁理性看待,“毕竟是极端个案,是不是手机质量问题还有待权威确认。”
还有网友表示,手机爆炸可能涉及电池质量、电路设计、外部冲击或高温环境等多重因素,具体原因需通过专业机构拆解分析。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若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损害,生产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这起事故也足够让小米好好反思自己的品控问题。
03
负面消息不影响销量?
但品控细节却值得深究
整体来看,确实在小米YU7发售之后,有关小米的节奏是一波接着一波,负面消息不断。
有网友猜测这会不会是友商搞“恶性竞争”的操作,毕竟在目前小米汽车交付周期过长的情况下,搞臭了小米的名声就能自然的接手小米的订单。
但尽管负面新闻不断,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却依然强劲。9月1日,小米汽车公布2025年8月整车销量数据,其单月交付量持续稳固在30000台以上,成功实现连续两个月破3万的成绩。
同时,小米集团近期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称,期内该公司总收入为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75.4%。
其中,小米的“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947亿元,同比增长14.8%,2025年第二季度,其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4百万台,同比增长0.6%,持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根据Canalys数据,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4.7%,连续20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由此可见,负面消息对于小米的销量影响并不大。
但最最觉得,其背后反映的品控问题却是需要注意加强的。
或许,这会成为埋藏的一个未来隐形炸弹。
图文来源:南方网、界面新闻、广东DV民生现场、荆楚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