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1杯,很多人在买!网友疑惑:怎么火起来的?

惠州青年汇 2025-05-22 12:44

去年夏天

备受大家欢迎的人气单品“冰杯”

这段时间再次赚足了人气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

近日,某知名茶饮品牌

推出新品“一杯冰水”引发关注

售价为1元/杯

多位网友表示

“这是做得最成功的产品”

有人好奇

在奶茶店里卖冰水,受众是谁?

为啥会专门花钱买杯冰水?

有买单的网友“现身说法”

——1元能买杯500ml带冰的水,

这性价比要比瓶装水更划算;

还有网友表示,

一杯冰水再搭配咖啡液、茶包,

就能DIY出一杯冰美式或冷泡茶……

在社交平台上

许多网友分享

用“一杯冰水”DIY的各种饮品

▲来源:@爱吃大米饭

▲来源:@foever

▲来源:@是小樱纸

除了知名茶饮品牌

推出的“一杯冰水”火了

各便利店和商超售卖的“冰杯”

同样拥有超高人气

冰杯又“火”回来了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

记者走访了几家便利店和商超后发现

普通食用冰杯价格在3-3.5元/杯

除普通食用冰杯(以下简称“冰杯”)外

一些便利店还有柠檬冰杯,售价4.5元/杯

盒马则推出了柠檬、

冷萃龙井茶虎跑泉水、冷萃经典咖啡、

乳酸菌乳饮品等多种口味冰冰杯

售价均为6.9元/杯

一家棒冰批发店工作人员说

现在来买冰杯的不只有年轻人

各个年龄层都有

“冰镇酒啊,做饮料啊,都有的。”

不过,就销售量上来看

不论口感如何多变

消费者眼里不变的“白月光”

依旧是普通食用冰杯

盒马棒冰回购榜上

普通食用冰杯已蝉联榜首6天

回购指数100%,超8000人回购

消费者汪女士表示

每到夏季,她就会囤些冰杯

用于早上泡咖啡

“我比较懒,冰杯一撕一泡就能喝,

算是懒人友好吧,价格也不算贵。”

另一位消费者小于也说

“家里没有制冰的东西,

买杯冰杯对我来说省时又省力,

我一般会往里面加饮料,

也会放速溶咖啡,做成一杯冰美式,

从性价比上说,肯定比外面买便宜。”

不过,虽然到了夏天

冰杯方便、便宜

但购买、食用仍需注意!

食用冰方面的国家标准

尚未出台!

据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冰的水必须经过专业的消毒和处理,冰块也要经过抽样检查才可以上市。

但当前“冰杯”所属的食用冰类别,只有行业标准,我国尚未出台关于食用冰方面的国家标准。纯净水冰杯多数执行的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SB/T 10017—2008),而部分带风味的冰杯执行的则是冷冻饮品的国家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

在外购买时,建议尽量选资质可靠的品牌和环境整洁的店,购买后,注意观察冰块是否变质、是否干净。

如果发现冰块颜色异常或散发出异味,可能是细菌或其他污染物存在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暂时停止使用冰块,并及时向商家或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另外,冰杯虽是“降暑好物”

但狂炫冰饮并非最解暑的方式

可能还会引起肠胃不适

甚至容易引发中暑

吃得越冰,越易中暑

夏天喝冰的确很爽,一杯杯冰饮入喉,体内一阵阵冰凉流过,但这种冰爽的感觉只是暂时的,短时间内摄入冷食冷饮过多,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首先,人体因局部温度骤降而调节失衡,继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容易导致中暑发生。其次,还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冷饮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导致腹痛、腹胀等症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区长郑梓煜副教授提醒,冰饮也会对血管有一定刺激。

夏季人体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运动后更需谨慎饮用冷饮,谨防冷饮刺激全身血管以及冠状动脉血管强烈收缩、痉挛。严重的痉挛会导致冠脉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

郑梓煜表示,尤其是已经中暑的人,不宜喝冰镇啤酒和碳酸饮料解暑救急。

夏天如何科学喝冷饮

安全的冷饮

购买正规产品,购买时要看好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次就是注意看成分表,建议选择成分少的、添加剂少的冷饮。

冷饮别贪多

夏天吃冰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凉爽,但贪多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牙齿敏感、体重增加、血糖波动甚至头痛等问题,因此适量食用是关键。

选择合适的时间

晨起空腹,饭前、饭后1小时等,最好不要吃冷饮,不然会影响消化、妨碍营养吸收。如果要吃冰,在中餐和晚餐之间,比如下午3点左右比较热的时候,是吃冷饮最适当的时机。

喝冷饮时别心急

喝冷饮过快容易对内脏血管造成刺激,冰品入口可先含在靠近嘴唇的嘴巴前端,等冰融化、接近体温再慢慢吞下,不要以上颚来含,以免上颚腔附近的神经受到低温刺激而引发疼痛,甚至眩晕。

避免冷热交替

冷热食物最好不要同时吃,建议间隔1小时以上。冷热交替着吃,会伤害牙齿、肠胃,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冰杯虽有助于降暑

但不要贪杯哦

购买时,一定要选择

可靠的品牌和环境整洁的店铺

快转发提醒身边的

家人或朋友

来源 |  幸福福田、中国经济网、杭州日报、青春深圳

本文由惠州青年综合整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