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南沙联合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简称“南沙金融30条”)。
随着“南沙金融30条”的出台,南沙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次迎来国家级金融开放政策的区级地区。这无疑是对南沙金融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也为南沙金融业再注一剂“强心针”。可以预见,未来南沙将被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金融活水,浇灌产业沃土。在给金融业注入政策动能的同时,“南沙金融30条”也进一步明确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当政策落地,南沙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汇聚政策红利,擘画南沙金融新蓝图
此次印发的“南沙金融30条” 并非南沙首个国家层面出台的金融领域专项支持政策。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金融一直都是南沙推动高质量改革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切口。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南沙金改15条”,拉开了南沙金融改革创新的序幕;2015 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南沙片区发展特色金融;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南沙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2022年以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政策密集落子,再到今天重磅发布的“南沙金融30条”,为南沙金融开放创新发展进一步“放权赋能”。
在重大金融政策赋能下,南沙金融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0.8%,集聚广期所等重大平台,落地2000亿元广州产投创投母基金,稳居全国飞机租赁产业第三极,推出超百项金融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沙经验。
为何此次国家政策要再次青睐南沙?
一方面,在全球化不断受到挑战的当下,国内亟须更多的改革创新来推动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金融领域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而作为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之一、此前已在金融领域有不少积累的南沙,成为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地。正如发布会上所言,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南沙金融30条”中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是国家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于南沙而言,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建区20周年、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在此重要节点上,本次“南沙金融30条”发布,将与《南沙方案》《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融合和协同发展,有利于南沙面向港澳乃至全球市场吸引集聚众多金融产业资源,为南沙创新创业、民生服务、特色金融、规则衔接、跨境投融资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拓展特色业务,激活湾区金融新引擎
“政策的落地将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在发布会现场,中国农业银行南沙分行行长傅耀珍难掩兴奋。
随着政策正式发布,南沙金融业发展迎来全新机遇,也进一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引发金融机构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南沙金融30条”为特色金融领域释放出巨大的业务发展空间。“政策发布为我们的金融业务布局注入新动能。”中州期货总经理陈扬发告诉记者,政策支持发展面向未来的数字金融业务,公司可借此升级自主研发的“龙泉系统”,将AI算法应用于业务场景;而在绿色金融方面,政策明确广期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深化绿色服务带来机遇。“结合跨境合作方面的优惠政策,广期所与港交所推出跨境品种还可能为我们参与新能源金属期货的国际合作提供契机。”陈扬发相信,“广期所价格+境外交割”模式将能吸引境外投资者,提升中国商品绿色定价权。
“强化广期所与港交所的跨境品种合作,是在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内地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创新务实举措。”广州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慕春表示,相信这将更好服务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更快融合发展。
港澳金融机构也对“南沙金融30条”保持热切关注。“这标志着粤港澳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再向前迈进一步。”中银香港发言人表示,香港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金融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协助境外资金投资大湾区优势产业,推动当地产业升级。
在产业升级方面,“南沙金融30条”坚持以南沙所能服务湾区所需,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制造产业、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借此契机,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以专属的金融服务,更大的信贷支持,助力南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傅耀珍表示,将全力支持“南沙金融30条”落实,为南沙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激发企业活力,共筑产融互促新高地
在广州南沙,科技推动产业升级,产业促进金融创新,金融支持科技研发,三者循环互促深度融合,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科技创新是国家政策所向,也是我们业务增长和金融支持的重点。”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王海宏表示,汇丰银行设立了汇丰新经济信贷基金,以及专门服务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团队,通过粤港业务联动协助境内外科创企业用好两边的资源,释放创新技术的市场潜力。未来,银行也将在南沙拓展科创企业服务,支持南沙科创产业发展。
据统计,2024年南沙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1310家,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总部位于南沙的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已取得多项突破性成就,目前已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今年还将接入Uber(优步)进军国际市场,为全球乘客提供Robotaxi服务。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表示,“南沙金融30条”的出台,有利于科技创新企业获取资金支持,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运营投入,不断提升无人化技术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从而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同样领先的还有融资租赁行业。会上,南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欧先勇介绍,截至2025年3月底,该公司在南沙累计交付飞机150架、资产投放规模670亿元、进口额425亿元、贡献税收24.3亿元,为南沙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聚集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发挥了积极作用。
“接下来,公司将以南沙为主阵地,持续加大资产投放力度,争取将更多异地航空公司的业务引入南沙,将更多航空上下游租赁业务落户到南沙,将更多创新业务孵化在南沙,为南沙区增强飞机租赁市场竞争力,提升飞机租赁品牌知名度,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欧先勇说。
近年来,企业“出海”的需求愈发强烈,跨境数据交易的需求同样日益增加。广州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邹咸宇表示,将依托“南沙金融30条”支持,加强与香港获许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合作对接,同时,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及特色,聚焦典型数据应用方案出海、优秀数商企业入港以及粤港数据服务基地建设三大重点,进一步推动数据跨境流通相关工作的开展。
南方+记者 李心迪 任燚 张翊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