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由河源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推进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主题宣讲比赛在河源市图书馆举办。活动现场,来自河源各县区以及市直单位的11名参赛选手相继登台,结合工作实际,讲述奋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一线的生动故事。
“2020年,我们开启农文旅融合之路,将水果采摘园升级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里集研学、旅游、亲子团建于一体,每年吸引4万至6万人来到双头村感受乡村魅力,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20万元……”参赛选手潘莉来自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比赛现场,她以个人经历为引,用7分钟讲述双头村如何通过发展电商提升产业实力,开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局面的故事。
参赛选手潘莉以个人经历为引,讲述双头村如何通过发展电商提升产业实力,开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局面。
参赛选手潘莉以个人经历为引,讲述双头村如何通过发展电商提升产业实力,开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局面。
“凳板龙”也叫龙舞,是和平县民间艺术中较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它以长条凳为龙骨,以凳面为龙身,再在凳面上放置用各色布料剪裁出龙鳞形状的饰物。表演时,舞者通过围圈、转圈、转身、穿插、奔跑、跳跃等动作,模拟蛟龙起舞的情态。由河源市委教育工委推荐的参赛选手李思琪将凳板龙再次“腾飞”的故事娓娓道来。“凳板龙是春节元宵期间少年儿童对大人舞龙舞狮的模仿,近年来却渐渐被年轻人遗忘。有这样一群学生,让凳板龙‘活’起来。他们把非遗密码写进青春诗行。”
花朝戏是一种民间小戏剧种,据传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形式,用客家话演唱。比赛现场,来自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的黄新如分享了第四代花朝戏传承人黄丽华的故事。“由于长期高强度的排练,她的膝盖严重受损,几度疼得站不起来。她以膏药镇痛、针剂续力,但从没想过放弃。这份刻进骨子里的执着,早在36年前她唱响第一声花朝戏开始,就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了……”
来自河源市商务局的叶德洲讲身边人、身边事,叙说河源如何“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来一群”,推动1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及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每当我们谈论高质量发展,谈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时,有人觉得这是宏大命题、经济指标、生态工程、政府规划。但我想说,河源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由千千万万普通人绘就。”来自河源市公安局的潘楚君分享穿梭森林防火一线、案件纠纷现场的森林公安的英勇经历。
来自河源各县区以及市直单位的11名参赛选手相继登台,结合工作实际,讲述奋战“百千万工程”一线的生动故事。
来自河源各县区以及市直单位的11名参赛选手相继登台,结合工作实际,讲述奋战“百千万工程”一线的生动故事。
河源技师学院思政建设中心副主任黄曼云带来主题宣讲《思政课老师的时间都去了哪?》。“在世俗的目光中,技工学校的孩子还没起跑,就已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沉重标签,丧失了眺望远方的勇气。我与他们交往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思政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更应成为点亮学生心灯的火种……”
活动最后,评委根据讲述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整体效果四个维度为选手进行评分。其中,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党总支委员潘莉荣获一等奖。
大学毕业后,潘莉在广州工作8年,随后选择返乡创业。“我主要讲述自己的经历及双头村发展实况,这些我都能如数家珍,所以准备的时间并不长。”在潘莉看来,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接力赛,只要结合自身所学以及实践经验,乡村也是可以大展宏图的舞台。
“推进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主题宣讲获奖名单
一等奖:
潘莉《我的乡村振兴行,我的强村富民梦》
二等奖:
李思琪《凳板龙再次“再次腾飞”的魔法》
黄新如《百年花朝绽新彩》
三等奖:
叶德洲《齐心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潘楚君《守护绿水青山的“金色盾牌”》
黄曼云《思政课老师的时间都去了哪?》
优秀奖:
刘晓丹《与万绿同频,护湖水长清》
罗漪锴《法护桃林,初心成林》
赖莹莹《守护童心,为爱护航》
宋蔚《强壮产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
廖鑫《做大做强水经济,绿色崛起正当时》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陈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